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通州“城市绿心”首个棚改村

时间:2017-12-20 10:42:03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500名村民,短短10天内完成签约。截至16日零时,通州小圣庙村棚改项目签约率达100%。

  作为城市绿心中,完成棚改的村庄,小圣庙为城市副,的建设争取了时间。“和谐、高效推进棚改,靠的是以党建为核心的工作方法,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公正。”永顺镇党委书记邓忠义说。

  六方小组进村 信息全程公示

  运河西岸,小圣庙村有400多年建村史。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小作坊、出租公寓扎根,村子脏乱不堪,一度被列为市级环境整治“挂账村”。

  在城市副,规划中,这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面积9.8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将日渐浮现,不但林木葱郁,还将规划博物馆、歌剧厅,打造现代化市民,。而小圣庙村恰好位于绿心,,全村642宗宅基地全要腾退。

  8月3日,棚改工作正式启动,六方工作小组入驻运河西岸的小圣庙村。

  此次棚改的总指挥张宝利介绍,六方小组指的是永顺镇、村代表,以及新奥集团、拆迁、评估、测绘公司共同组成的棚改工作组。他们负责对每家每户的宅基地面积、安置人口等进行共同认定。

  测量标准、宅基地分宗情况、实测面积、安置人口……这些信息在村里进行了4轮公示,无异议后才能作为安置补偿的依据。有任何疑问,均可找六方小组解答。

  六方小组秉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公平公正、尽职尽责,村民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调解员解开40年亲情疙瘩

  棚改涉及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在这个当口上,不少积攒多年的家庭矛盾集中爆发了。

  在六方小组进村的同时,司法调解员和律师也先期入驻小圣庙。他们联合熟悉村情的老人,把家家户户的疙瘩、矛盾一一捋清。,让村支书戚仓感到头疼的是村东包淑华家。

  包老太太年过八十,和仨闺女、俩儿子住前后院。因为40年前分家不均,几个儿女心里结下了疙瘩,多年来互不登门。

  “以前都在一口锅里吃饭,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戚仓把他们一家人请到棚改指挥部,苦口婆心劝了又劝,老太太感动得直掉泪。司法调解员和律师也拿出法律条文,讲解财产继承的原则。

  前后4个月,谈了整整10次,一家人终于解开了40年的心结,重新分割财产,高高兴兴签了约。棚改签约第,,包淑华的儿女还特意给指挥部送来了锦旗和热腾腾的饺子。

  “农村家庭儿女多,争端也多。全村总共31个小组,光是我们组就有5户家庭有矛盾,甚至到了要打官司的地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幸亏有司法调解员和律师的细心调停,不少家庭才再续亲情。

  党员干部主动让出选房名额

  “棚改工作要做到百姓家中。”总指挥张宝利介绍,早在棚改启动之初,全村108名党员就立即行动起来,不但承诺带头签约,而且包片入户,为村民讲解政策、答疑解难,动员他们配合测量、评估。

  村支书戚仓承诺他和家人,后选房。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党员干部也主动在福利分配、回迁选房时往后排。

  15日晚7时,距签约全额奖励期仅剩5小时,全村就剩米玉玲一户未签约。村党委费了不少周折,终于打听到了米玉玲没来签约的原因:3天前,米玉玲因身体不适住进了东直门医院东区。

  “过了全额奖励期,她得少领4万块奖金!”一想到不能让群众吃亏,村里的十几位党员没有犹豫,赶紧奔医院跑,挨个病房找人,终于在晚上10点钟找到了米玉玲,请她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安置房说话儿就盖起来了。”村民郭全憧憬着,三年后,一家人住上漂亮、暖和的安置房,推开窗子就能看到绿心,“日子肯定越来越和美、红火。”本报记者 朱松梅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