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文化作为海淀区独具的特色文化名片,一经亮相,便人气爆棚!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们的高度关注,被誉为海淀,艺术审美、人文情怀和文化氛围的展区。纳兰文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是得到了市、区领导们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特别是首部以史实为依据的传记体小说《纳兰容若传之人生若只如初见》由纳兰文化研究,主任刘子菲,查阅大量史料,历时三年创作完成。这是一部充满历史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大型原创IP。
据悉,以该小说为蓝本的电视剧已经在国家广电总局成功立项并公示,这标志着海淀区的“兰文化”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新成果。
蔡书记在海淀区领导的陪同下视察海淀纳兰文化展区
文博展首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劲林的陪同下,听取了刘子菲关于纳兰原创文学创作及IP开发进度的汇报。蔡奇书记充分肯定了原创IP影视开发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0月27日下午2点,海淀展区召开了该书的读者见面会。据出版方介绍,自该书今年6月中旬出版上市以来,得到了众多兰学专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的高度认可和充分好评,成为畅销书。
刘子菲分享创作心得
读者互动分享读书体验
小兰迷背诵纳兰词
读者见面会现场,刘子菲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她的创作经历和心得体会。并设置读者互动和有奖问答环节,请读者朋友读书中的章节片段并分享阅读体验,人们都积极参与互动,请子菲主任为新书签名,合影留念。
获奖读者与刘子菲合影
子菲主任为读者签名
据悉,该书讲述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宋后第一词人”、“清初第一学人”纳兰容若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共分三部,第一部《人生若只如初见》主要讲述容若幼年和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
全书以正史为依据、以纳兰词为依托,以“纳兰性德行年录”及《清圣祖实录》、《八旗通志》、《清史稿》等史实、史料性著作为参照,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与风物人情,设计故事主线,并,将作者多年来结合红学、曹学与兰学的研究加以比对贯通,在书中予以表述。力求有史可寻、有证可查,尽可能为大家还原一个接近真实的纳兰容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文学著作和兰学研究中,关于容若幼年和少年时代成长经历的表述不足。特别是对他幼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做出了大胆的想象和具体的描写。
该书装帧精美,不但收录了作者《致纳兰》的亲笔信,还收录了作者手绘“心中的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画像,具有尊重历史、含金量高、可读性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诸多特点。
纳兰美物琉璃茶具
本届文博会纳兰文化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为主题。联合入围,大奖的原创大型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传记体小说《纳兰容若传之人生若只如初见》、,非遗纱罗工艺、非遗琉璃工艺及和田玉文化,通过纳兰舞剧的表演展示、纳兰小说的创作分享、纳兰美物非遗罗扇的四经绞织工艺及苏绣团扇的品鉴、“心若琉璃——人生若只如初见”琉璃茶具的品赏,和“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最美纳兰词和田玉牌的定制体验等文化活动,将学术研究融于文学作品,践于生活、延于文创,将纳兰美物赋予时代精神,让大家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切身体验,穿越时空,全方位感受纳兰文化的“真、善、美”,走进纳兰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绝美世界,体味海淀特色文化的动人魅力。
纳兰美物非遗罗扇
纳兰文化联手国玉文博馆进行最美纳兰词和田玉牌定制
【后记】
海淀区的上庄是“宋后第一词人”、“清初第一学人”纳兰性德家族曾经的封地,纳兰性德在这里出生,亦在这里长眠,并用诗篇饱含深情的歌颂这片生他养他的水乡泽国。其家族曾在海淀置有如 “思源庄”、“纳兰郊园”(又称“明府花园”)、自怡园(又称明珠相国园,现圆明园附近)、 “桑榆墅”(现双榆树一带)等多处家产、别业,留有诸多宝贵的遗迹遗存。现仅存的纳兰氏家祠东岳庙,在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海淀区,标志性的纳兰文化古迹遗存。
纳兰家庙“上庄东岳庙”
北京市海淀区纳兰文化研究,,作为国内,一家在民政局正规注册的纳兰文化研究机构,自2015年创立以来,便将保护、研究、传承与发扬纳兰文化做为自己的使命,聘请纳兰族裔、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权威专家葉嘉莹先生担任总顾问,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数十人,组成了,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团队,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努力将纳兰文化打造成海淀区、北京市、全中国乃至国际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