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华人华侨>正文

波兰缩短地理距离“拥抱”中国:百姓爱用中国手机

时间:2018-12-20 13:45:06    来源:环球时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环球时报赴波兰特派记者 单劼】在经历长达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与磋商后,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12月15日深夜闭幕。专程采访这次国际会议的《环球时报》记者在会场忙碌之余,也在细心丈量着波兰与中国之间的距离、找寻彼此的相似之处——两国首都约7000公里的直线距离,过去曾让两国民众之间“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历史上,地处东亚的中国与地处中东欧的波兰都经历过重重苦难,遭遇过外敌的入侵和瓜分。如今,两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相似的问题:如何与大国相处,如何缩小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如何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随着政府层面和民间层面交流的增多,中波之间的距离将不会再像地理意义上那样遥远。

  19位大使见证两国特殊关系

  新中国成立仅5天,波兰就在1949年10月5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革命友谊。尽管两国有过受中苏关系影响而疏远的阶段,但从中国驻波兰大,的位置和规格就可看出两国的特殊关系:位于波兰首都华沙市,核心地带的中国大,是一座中式建筑,离老城区的广场步行只要十分钟。中国,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规模排华沙前几位,也许仅次于俄罗斯大,。”


  走进,办公楼,宽阔的大厅里装潢着朱漆立柱、雕梁画栋和精美的中式吊灯。墙壁上,18位从建交一直到今年初历任中国驻波兰大使的肖像一字排开,颇为醒目,这也是中波建交近70年的历史见证。再加上今年春季新任驻波兰大使刘光源,中国常驻一个国家的历任大使总数达到19位,这种现象也许只有在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集团”国家中才能找到。

  除了官方交往,中波民间交流也在加强。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华沙和中国几个大城市每天都有直航班机,民众相互往来已很方便。此外,对中国游客来说,从莫斯科或德国转机去华沙也是相对便宜和快捷的选择。波兰一直想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但从“波兰第十大城市”卡托维茨承办世界气候大会、一次性接待大量来宾略显吃力可以看出,当地的旅游服务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除了机票供不应求、酒店坐地起价外,中国代表团只能住在距离会场50分钟车程的小镇上,更有部分中国记者住到了附近“大城市”克拉科夫。幸好会议组织方提供了摆渡大巴,,24小时接力往返于卡托维茨和克拉科夫之间。

  工业城市卡托维茨有很多灰色的“火柴盒”样式的住宅楼。据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国人说,建筑风格像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市的景象,算得上是“社会主义时代的共同产物”。对没有去过波兰的中国人来说,对这个距离遥远的中东欧国家还缺少了解,比如很多人并不知道波兰不用欧元——1999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的波兰对加入欧元区十分谨慎。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今年6月曾表示,波兰加入欧元区为时尚早,只有波兰的工资水平达到德国人的七八成时,才有可能考虑加入欧元区。波兰的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略多于俄罗斯,但与德国又有着约3万美元的差距。

  尽管波兰在经济上还在追赶德法等欧洲强国,但低物价的优势对全球游客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在克拉科夫的圣诞集市,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的游客成群结队,还有一些来自亚洲国家的游客。有中国游客说:“在华沙,一杯热红酒加上香肠面包就是与在慕尼黑可以媲美的冬季体验。”与《环球时报》记者交流的波兰人大都亲切友好,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中多半都能讲英语,很多儒雅的中老年人甚至能讲一口纯正的英语。

  据在波兰生活的中国人说,波兰移民政策较为保守,所以,比起周边国家,波兰的华人少之又少。但同时波兰也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除中餐馆,日本料理店、越南米粉店也很常见。记者听说,克拉科夫最近开了家火锅店,但当地人说,吃一顿的花销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高。

  在华沙遇到“华为痴”“小米粉”

  相比有点贵的中餐,中国的品牌手机可谓物美价廉。从华沙机场入关转机,一进门就是一幅巨大的印有波兰头号足球明星莱万多夫斯基的牌子。定睛一看,那是莱万多夫斯基给华为产品代言的广告。在波兰的两周里,《环球时报》记者在各大城市的繁华街区都能看到这个“中国制造”的广告牌。名叫比奥特的波兰出租车司机和记者闲聊时说:“我也用华为手机。我知道莱万多夫斯基很棒,很多人欣赏他。同样,华为手机性能也非常好。”比奥特指着正在导航用的手机说:“买这部华为手机花了不到1000兹罗提(1兹罗提约合1.8元人民币)。”他还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儿子是小米的“死忠粉”,每次产品更新换代都要“捧场”。不过,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比奥特竟然一时没有说出这两个品牌是中国的。他跟记者确认几次后才略带歉意地说:“对,两个品牌都是来自中国。我们以往多是用韩国三星的产品。”或许,在一些普通波兰人的脑海里,中国毕竟还是远在东方,即使他们手里拿的都是中国货,也还是了解不够。

  在这次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卡托维茨,最热闹的地方是市,火车站旁的加莱利拉商场。商场里,有小米、大疆、“名创优品”等中国品牌的商户,而华为的条幅广告从建筑顶端垂下,贯穿3层楼。穿着红色小米工作制服的店员多米妮卡和达米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小米手机在波兰年轻人中很流行,他们也很骄傲能为小米工作。采访期间,店内客人络绎不绝,挑选手机、充电宝等商品。一位招揽生意的员工打扮成小米吉祥物——一只戴着雷锋帽、系着红领巾的兔子,给过往顾客发着气球。

  “中国的治霾经验值得借鉴”

  正值冬季,卡托维茨多是阴霾的天气,空气中有股焦煤味。在波兰采访期间,打开手机软件,卡托维茨和附近波兰古都克拉科夫的天气状况常常显示为污染或重度污染。卡托维茨所在的西里西亚地区在历史上是欧洲,的工业区和产煤区,直到现在,当地煤炭储量仍十分丰富。卡托维茨更是被称为“煤都”,每当冬季取暖季来临,波兰多地的上空就被雾霾笼罩,这让欧盟头痛不已。很多波兰人和《环球时报》记者自嘲地说:“欧洲1/3污染最严重的城市都在我们波兰。”

  据了解,三四十年前波兰能源结构基本就是以煤炭为主,现在仍占到80%以上。即使波兰多次举办世界气候大会,展现出调整能源结构的强烈意愿,但想要摆脱这一“黑色依赖”并不容易。克拉科夫的自由职业者沃尔金尼克对中国有所了解,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听说前两年中国北方到了冬天也是如此。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他还抱怨说,波兰现在居然还从俄罗斯进口煤炭,加上政府有意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无形中给当地人带来失业问题。沃尔金尼克说:“我们总是在说改变政策,但真正改变还是需要钱啊。”在波兰期间,记者还听到一些波兰人谈起与前苏联的历史纠葛,但他们也表示:“如果政府改变政策,想增加波兰民众对德国的好感度,似乎也很没必要。”

  《环球时报》记者在卡托维茨参加一个由波兰国家林业局举办的媒体参观团时,为一家意大利媒体工作的当地女摄影记者扎祖思卡一直在询问记者中国的治霾措施。当她听说中国北方因采取“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冬季空气状况大为改善后,很是羡慕,她表示,尽管担心波兰政府很难实施这么强有力的措施,但中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不难看出,波兰人对中国的兴趣和关注点正越来越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