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柴大妈从路过村口的客车上下来,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村邻问:“这才两天咋就回来了,在恁儿子家住着多好,城里生活多有滋味啊?”她摆摆手:“城里是不孬,啥都挺方便,可总觉着不接地气,怎么也住不习惯,还是自己的土坯房好呀!”
十天前,柴大妈在小区门口的文化广场,伴着音乐跟随舞蹈队一起起舞,又遇到了当年的村邻。村邻问:“您也搬上楼啦,还住的惯吧?”她兴奋地说:“咋能住不惯,我在这儿都待了六七十年啦,现在儿子和儿媳也都回到我身边,他们就在眼前这栋楼里上班,小孙子在旁边学校读五年级,我总觉着跟做梦一样,政府把城市搬到咱农村来啦。”“这叫换窝没挪窝,政府掏心窝,老百姓暖心窝!”一向不善言谈的柴大爷也插起话来。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一度是广大农民向往的城里生活。他们为了多赚钱,生活得更体面,由农村涌进了小县城,又从小县城 “跳”进了大都市。他们舍得下力气,不怕脏不怕累,从,层做起,有相当一部分人终于“扎根”城市,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 然而,城市在满足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使他们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现象。“房奴”的标签,让日子过得紧巴变味;越拓越宽的道路,难以减缓被堵车的机率;由钢筋水泥构筑的“格子间”,让人们感觉逼仄不安。
与此同时,农村青壮劳动力的过多流失也形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与孤独相伴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受尽流离之苦的“老漂族”、“候鸟儿童”…… 各类顽疾的日益凸显,这些都成为困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
加快乡村振兴,是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必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实现“城里梦”的希望所在。
在离阳谷城区数十里外的几个乡镇,多年来逐步建成了员工总数达万余名、正迈向“双千亿”规模的新凤祥集团。以产业为支撑,新凤祥集团按照上级党委政府指导思想,形成了“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进而打造出一座新城。住宅、教育、医疗、商业、旅游……一系列配套项目的逐步推进,让这座“凭空而起”的新城为周边农民开启了“城市安居”的圆梦之旅。
新城的一流企业和新兴产业,也吸引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精英加入,由此不仅使像柴大妈的儿子一样的农民朋友竞相 “回流”,也让为数众多的“90后”“95后”新生代大学生毕业后,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尽情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老人有依靠,让孩子不孤单,让人人都有成就感!”这座新城为周边农民定制了美好的生活方案。
吃过晚饭,居民小区的健身广场上响起了动感音乐,不分男女老幼都扭起了舞姿。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自然容不得秸秆和粮食作物的“入侵”,土地流转后,不用耕种即可获得高于收成的固定分红,而整合后的大片地块上建起了生态果园、苗木基地、牧草农场……既提高了经济价值,又为乡村增添了“绿肺”。
乡村振兴,乐在其中。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为了环境一流、宜业宜居的好地方,周边农民和企业员工实现了“园区上班,城市安家”的幸福梦想。也正因此,才有了文章开头与柴大妈的对话。
这座新城名叫伏城,坐落于山东省阳谷县。据史载,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 教民观日阳、种五谷、开启中国农耕文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