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用的苹果语音助手Siri、百度搜索引擎、推送个性化信息的今日头条,都属于人工智能。
现在,Siri已经能越来越准确地理解你在问它什么;机器学习让手机能够选择适合你的新闻,也能让Apple Watch分辨出你究竟是在锻炼还是在闲逛;能够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进驻消费电子领域,将引发怎样的化学反应值得我们期待。
种种迹象显示,人工智能变革的浪潮已逐渐逼近,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人工智能可能无处不在,关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人工智能的列车行驶渐近,跳上车,我们将去往下一站!
今天,你口袋里的智能手机的计算处理能力相当于1969登月时候地球上所有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总和。
汽车的生产流水线已经大部分都用机械臂完成,只有设计和检验几道工序由人工完成。
仓库里调度运货的机器。一个搬运工人都没有的仓库。
自动驾驶车辆为周围环境绘制地图。
自动驾驶车辆行驶中的路况判断。
亚马逊的AMAZON ECHO,家庭语音控制,,在美国出货量已经达到300万。它就像一个家庭伙伴,可以设置闹钟查询天气,操控家里的智能窗帘、开关等。
有公司购买人工智能秘书Amy,按照使用范例只要在邮件里面抄送 Amy,就能根据通信内容和日程安排会议。员工不知情误以为Amy是人,节日还给Amy送了鲜花和蛋糕。
远程控制的无人驾驶战斗机,正在取代部分飞机,空军正在走向无人驾驶化。
中国北京龙泉寺,机器人贤二,身高近60厘米,穿黄色僧袍,诵佛经解佛法,遇到难解处,会说“我去问问我师父”。
AI从何来
人工智能这个词怎么诞生,由谁创造的?
回答这个问题,绕不开1956年美国的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
在那个年代,这是个别出心裁的会议名称,给这个会议取名的是麦卡锡,时任达特茅斯学院数学系助理教授。
麦卡锡教授
1955年夏天,麦卡锡到IBM研究团队学习,团队负责人是罗切斯特,IBM第一代通用机701主设计师,对神经网络有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在达特茅斯大学发起会议。
当时美国政府投入大量经费,想参考人脑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研发一台可自动翻译俄语的机器,但那时神经网络模型并不成熟,计算机的运算量有限,并没有成功。各国政府因此对人工智能技术失去信心,整个领域进入“冬天”。
1968年,美国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出现了一个人工智能形象——HAL 9000型电脑。这台电脑能与人对话,能跟宇航员下棋,它从不犯错,控制着整个宇宙飞船。
1981年,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日本宣布研发“第五代计算机”,希望能在电脑中结合人工智能。美国等随后跟进,大量资金再次涌入相关领域。不过很遗憾也没有留下什么革命性产品。
之后,未来的加速模式终于开启了——在短短数十年中,硬件和数据的瓶颈不断被突破,无数奇迹被制造出来。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是“一场,风暴”,但并非偶然,业界普遍认为:
一是受益于近年的智能手机革命,许多零部件设备如传感器、相机、雷达等越发先进,导致更多设备被连接起来,并产生了可分析的海量数据。
另一方面,神经网络和并行计算在过去十年取得重大进展,有超级电脑这样的计算平台,计算机能够深度学习,并更好地理解信息,可以去使用这些数据。
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从阿尔法狗到无人驾驶,从美国大选到量子计算,都与人工智能有关。这些新技术正在帮助我们突破以前的能力限制,并引领我们进入新的领域。
可以遇见的是,人机深入融合的时代已经拉开序幕,而人工智能AI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AI有多热
眼下AI的热度简直风头无二。
人们可能更加关注谷歌人工智能围棋软件阿尔法狗(AlphaGo)和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中国围棋选手柯洁的对阵。这两次,阿尔法狗都赢了。
其实,谷歌有很多“狗”:自动驾驶狗(已行驶超300万公里)、医疗狗(对疾病诊断已初试身手)、翻译狗(谷歌几十种语言的自动翻译)、军事狗(Boston Dynamic机器人)⋯⋯用谷歌执行长桑德尔的话说,人工智能已经将几年前无法想象的事物化为可能。
这种对人工智能的无尽热情和期待,几乎席卷整个世界。
我们来看国际和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几个老大,看看他们在AI领域都做了些什么:
谷歌
谷歌通过搜索和广告业务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成为其布局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在,大会上,谷歌宣布“人工智能为先”的战略,眼下谷歌一方面利用AI技术优化传统业务,另一方面则奋力拓展到多样态业务领域——虽然大部分的尝试都还是实验室级别,但也足以窥见这位巨头的积淀、实力与野心。
听说最近谷歌的AI引擎一直在“苦读”言情小说,研究人员已经给AI看了近3000本言情小说。目前,它能写出类似言情小说的句子。另外,谷歌还举办了人工智能画展,展示电脑在人类指导下创作的画作:包括迷幻的海景、梵高风格的森林和以及城堡景观。而谷歌最初开发这项技术是为了识别照片中的物体。
微软
微软一直保持着在AI领域先行者的记录,是5个案例中进入AI领域最早的那一个。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大约25年,专门“投资那些增长快、对社会积极影响很大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在调整战略路线之后,个人智能助理Cortana和机器人小冰双双发力,帮助微软在“感知和认知”两个领域走出了自己的路线。
亚马逊
亚马逊是当下全球云计算市场上的佼佼者,又因一路走来业务体系丰富而积累了足够类型的数据,成为AI竞争中软硬能力皆佳的机构,并以智能音箱AMAZON ECHO为平台希望创造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与智能家庭场景。ECHO从智能家居入手,可以用语音直接叫外卖、呼叫Uber等,甚至控制各种智能设备,比如冰箱、灯和空调。
苹果
苹果较晚布局人工智能,是科技巨头中起步最晚的“后进生”,但也在奋起直追。2015年宣与IBM深化合作,共同开发人工智能健康数据平台。不过最夺目的还是它的“无人驾驶”计划。不仅从各个大企业(特斯拉等)挖走自动驾驶研究的相关人才,还收购GPS公司、地图可视化公司和两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OpenAI
除了商业公司,还有一些非盈利组织,特斯拉的马斯克参与组建的OpenAI强烈建议研究人员公开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博文、代码和专利,与世界共享。OpenAI试图建立平衡人工智能发展的天网,防止人工智能意外发生。
即便马斯克再强调人工智能的威胁,但他执掌下的无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 X火箭,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特别是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核心就是人工智能。
百度
百度宣布了AI战略转型,将自身定位为人工智能公司,在研发上投入达200亿元,牵头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百度大脑拥有目前全球,的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具备视、听、说和预测、规划决策以及行动控制的能力,进入2016世界互联网大会,科技成果前15位。
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以其先进的语音辅助技术让人工智能有了真正的使用,在《MIT科技评论》公布的“2017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榜单中位列第六。
滴滴出行
滴滴致力于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和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每天处理超过4500TB的数据,超过2000万个订单。
综合看来,互联网机构进入AI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足量的数据,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而这两点恰好是互联网公司近十年努力发展起来的业务基础。
为什么是AI
历史已经证明,石油工业是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也是有目共睹。
而现在,引发互联网和科技巨头们争相抢夺的变成了数据,大数据就是数字时代的“新石油”。
如果说大数据是这个时代的基础资源,那么,云计算云平台就成为整个资源架构的运行系统,而这整个运行系统的核心或说“大脑”,就是人工智能——AI系统。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新增5154家,是此前12年的1.75倍;融资规模达224亿美元,仅2016年的融资规模就达到92.2亿美元,是2012年的5.87倍。具体到中国,2016年涉及人工智能的企业就超过1477家,一年融资27.6亿美元。
不久前,普华永道、埃森哲和哈佛大学,都发布了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重量级报告。其中普华永道聚焦机遇,埃森哲聚焦利润,哈佛聚焦国家安全。普华永道和埃森哲预测,到2030及2035年左右,全球各国家因为AI带来的获益,近16万亿美金。中国在AI中的获益,高居全球之首,达到7万亿美金之多。
这些获益从何而来?我们来看一看在人工智能的风云中,行业发展的风口都在哪里——
AI的未来
人类将要面临的智能时代,是充满希望的大同时代,还是被描绘的人类被计算机奴役的黑暗时代?
人工智能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以接地气的方式逐渐改变我们的用户习惯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场渐进性的颠覆。人工智能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新世界,站在新世界的起点,全球许多国家都对AI充满了憧憬与渴望。
百度李彦宏这样说:“人工智能的美妙之处,是它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学习人、了解人、适应人,然后服务人,是完全以人为本的。为了这一切的发生,今天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不久的未来,智能流会像今天的电流一样平静地环绕、支持着我们,彻底改变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形态,那时的人们将像穿衣吃饭一样享用着人工智能而无所察觉。
套用一句话:未来可能是属于机器的(人工智能)的,也是属于人类的——然而,归根到底,一定是属于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