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环球博览>正文

院士专家在京把脉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

时间:2018-02-06 14:41:08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0521555482200805_12.jpg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人民群众迫切期盼。十九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10525570177309969_12.jpg

  为践行十九大重大战略部署,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试点,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与四川省南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研讨会在京举行。

10531534016865929_1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国际水资源协会(IWRA)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德步,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彭辉,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处副处长金漫,南充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何清君,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孙久文教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交通研究所副所长叶祯翔,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王西琴,国家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委员成凯,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经济师张玫晓,四川川省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李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主任刘子瑛、科研部主任李海龙,新闻办公室移动新媒体总编辑陶利明,发展研究,《经济要参》新媒体主管徐蕴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夏晓华等十余位流域综合保护开发领域的专家应邀出席,围绕《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规划》框架进行了深入研讨,从各自的专业理论和,成果出发,共同把脉嘉陵江在新时期的保护与发展,为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建设成为我国内河流域发展先行区建言献策。

10533395024992647_12.jpg

  《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规划》是全国,内河流域综合保护开发类规划,根据规划框架,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一是倡导签署跨区域《嘉陵江流域保护公约》,推动跨流域协同发展。二是制定《嘉陵江流域(南充段)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家底,定性定量地统领、管控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与优化。三是实施严格的空间管控,制定空间管控五条红线,即水资源利用率红线、主体功能区生态控制红线、嘉陵江及支流生态走廊控制红线、基本农田控制红线、城镇建设范围控制红线。四是重新定位“嘉陵江工业走廊”,提出“生活+文化旅游”的智慧嘉陵江,制定产业发展负面清单,,与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南充市“155”发展战略构想相对接。五是制定《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文化资源资产表》,统领流域文化资源保护。六是建立“互联网+生态”新型共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参与各方共建共治共享。

  与会院士、专家围绕规划的思路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碰撞出很多金点子,为规划的正式编制提出了宝贵建议。研讨会为《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规划》的编制理清了思路,为我国新时期流域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方向,对于探索制定流域综合保护开发规划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介绍,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保护开发将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核心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生态打底、生态强市,预计到2035年将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打造成为中国最美内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嘉陵江生态经济文化旅游走廊以及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南充。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