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环球博览>正文

百年人寿网金宝巧用关键词解读公募新起点

时间:2018-01-05 13:58:30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17年,公募行业的第19个年头。在这一年里,包括流动性新规等多项监管规定的下发,从多方面对公募的具体业务环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塑了公募行业的生态。

  同时,在强监管之下,网金宝看到公募行业取得了多项来之不易的创新。无论是首批公募FOF的诞生,还是养老金目标基金的提出,抑或是外资投资公募比例上限的开放,都是对公募行业影响深远的重磅事件。

  1、流动性新规发布

  2017年对公募行业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无疑是流动性新规的发布。3月31日,《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炉,5个月后,流动性新规于9月1日正式发布,并宣布自10月1日起施行。流动性新规从内部控制、产品设计、投资交易、申赎管理、信息披露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并且对货币基金进行了特别规定。

  今年余额宝的连番限额,正是今年流动性新规对货币基金严格监管的,代表性的写照。而监管层,对货币基金提出的十多项监管指令,亦足见监管层对货币基金风险管理问题重视程度之高。流动性新规在2017年已经从诸多方面影响了公募的业务生态,而从更长远的角度而言,未来流动性新规还将对公募行业产生更深的影响。

  2、委外资金大撤退

  在经历了2016年的疯狂跃进之后,2017年公募行业迎来了委外业务的调头转向。先是证监会出台针对委外定制基金的相关规定,随后又有银监会连发8道文出手整治,监管双管齐下之际,曾经风光一时的委外业务迅速退潮,委外业务迎来拐点。最能演绎委外变动的无疑是今年2月28日成立的工银瑞信丰淳基金,其曾创下短短三日募集909.55亿份的纪录,刷新了基金史上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之最,成为今年基金市场上赫赫有名的巨无霸基金。

  在金融体系去杠杆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银行委外业务未来会如何开展,是资本市场将探索的重要命题。

  3、百余只基金清盘

  继2015年基金清盘常态化之后,公募行业在2017年掀起又一波清盘狂潮,且较2015年而言,今年的清盘节奏更为猛烈,基金类型也更为集中化。数据显示,2017年选择了清盘和正准备清盘的基金数量已经超过100只,是2015年的3倍以上,成为历史上基金清盘家数最多的一年。其中,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是基金清盘的高度爆发期。10月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公告拟清盘的基金数量接近50只。究其原因来看,债市低迷、委外资金撤离、监管对迷你基金监管加强是今年公募行业基金清盘大幅提速的最主要原因,而加快处理迷你基金,也成为今年众多基金公司的重要任务。

  4、基金抱团白马股

  若一只基金在2017年没有押注白马股,这一年的业绩估计是尴尬的。拥趸白马股的大军中,公募无疑是主力部队。在市场弱势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动作不断的大背景下,减仓中小创加仓蓝筹白马成为绝大部分公募基金的选择。也正因如此,大量以白马股进行主要配置方向的基金获得了丰厚回报,使得今年公募基金迎来了一个丰收年。不过,11月中旬以来白马股的连续回调也使得机构开始思索市场风格转向的命题。不少机构人士认为,在经历了白马股如此强势的一年后,明年市场将转为均衡的风格。

  5、分级基金加速边缘化

  在遭遇系列监管新规后,分级基金在2017年沦为陪跑。从5月1日开始,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正式实施。根据分级新规,投资者要开通分级基金权限,必须满足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且必须到券商营业部临柜办理。上述要彻底将中小散户排除在投资范围外,分级基金场内份额交易量明显下滑,同时对场外的申赎造成影响,流动性持续减弱,更加剧分级基金边缘化。种种不利因素下,分级基金到期转型清盘成为常态。

  6、进军万亿养老金市场

  向养老金市场进军,亦是今年公募界的高度热议话题。今年11月,证监会网站挂出《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指引从产品定义、投资策略、投资比例及运作方式等13个方面,介绍了何为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养老目标基金”)、发行这类基金所需条件以及相关规范。

  据网金宝了解,养老金业务被认为是未来公募基金、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多家受访公募曾表示,养老金业务在公司有着战略意义,其中个人基本养老业务的发展空间更是广阔的,公司将不遗余力在养老金业务领域进行布局。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基金行业和证监会在酝酿新的政策,明年可能就推出养老目标基金。毫无疑问,养老金市场将成为公募“必争之地”。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