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一家独居特色的茶饮店,一度需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队才喝得上一杯茶的店,一家卖茶饮卖到,估值接近90亿的店,可谓成了新零售行业的代表作之一。正因为近年来喜茶的火爆程度愈发让人难以置信,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为了购买一杯茶,很多人愿意排在那长长的队伍末尾等待。
也正是因为如此,喜茶经常被人们冠以“饥饿营销”之名,虽然喜茶方面的负责人一次又一次说明喜茶并没有特意采用饥饿营销策略,但是这并不能阻断网络上的人云亦云。多次辩解无果,喜茶决定让事实胜于雄辩,致力去解决店铺门口的排队现象。
其实排队是个问题吗?可能对于大部分茶饮店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甚至不单止不是个问题,还是一种造势,搞饥饿营销的策略。
通过连续多天都营造出门前数十米“长龙”的现象,再辅以抖音、微博等社媒的kol推广,似乎才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一家网红店。
曾经的喜茶,排队也几乎是常态,甚至可以说是茶饮店排队的鼻祖,在人们的印象里,至少有一年的时间,每次去买一杯喜茶都要排队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即便其实喜茶的店员对比其他茶饮店已经不少,而且算是分工明确比较流程化工作。然而,排长队营造热闹气氛和饥饿感的“大好事”似乎却不太受喜茶待见。其中极大的一点就是,当下的年轻人究竟对排队等待买一次茶饮的体验有多大的忍耐度,体验感受如何?虽然一时的饥饿营销会使得品牌短时间内火爆开来,但是随着人们的忍耐度下降,这必然会成为客源流失的主要因素。
正是如此,如今的喜茶才会极大程度上的否认自己采用“饥饿营销”手段吸引客流,才会极力去解决排队问题上。而它为此做出了以下的几项努力:
1. 通过小程序提前下单,并提醒用户订单进度,尽可能让用户到店时即刻领取茶饮,这已经是普遍连锁茶饮店目前都会采取的策略。
2. 在2018年年中开始推出“Go店”,其模式和瑞幸咖啡相似,这种店基本只做外卖,由于店面较小模式较轻,这种店更适合快速推广和复制以满足更广泛区域的外卖需求,目前已有超过45家。
3. 为了避免现场排队客户对取茶客户“插队”的误解以及降低店面等茶人群的拥挤度,近日喜茶又在部分门店试着推出取茶柜,线上下单线下领取的客户不再需要挤到人工柜面取茶,而可以像快递箱一般自取,相信将大大有利于提升了取茶的运转效率。
目前,据有关媒体披露“喜茶GO用户数目前已超1400W,实现翻倍增长。小程序下单占比超40%。而在2019年年初,这一数字为35%,彼时喜茶给出的统计显示,这为每个门店每天节省了150分钟以上的点单时间。”
这样的数字意味着喜茶除了订单量有所上涨以外,更重要的是逐步养成用户线上点单的习惯,在积累了更多“粉丝”的同时,也“消除”了大量在店铺门口排队等待茶饮的顾客。如此涉及用户痛点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如果任何产品或公司把痛点本身而不是解决痛点当做获利点,这种短视的策略只会带来用户的流失,这是相对浅显却又往往不自觉违背的道理。喜茶深知此中的道理所在,因此在直面排队问题的时候,做出了极大的改变。而这一步的后续,喜茶可以通过对“粉丝”进行进一步的营销动作以及会员体系的植入,提升客户的覆盖率和忠诚度,实现一举两得。
由此可见,喜茶的成功必定不是所谓的“排长队”形式的饥饿营销,而是有着众多值得学习的原因,比如其几乎没有出过安全问题的产品品质,才能成就今日的喜茶。其中有一点值得赞赏的,就是其“有意无意”所散发出来的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营销策略。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小米教父雷军老师不止一次地诠释了他自己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专注、,、口碑、快。
“教父”的描述已然相当准确,但在这之前更关键的一点前提是持续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说持续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解决痛点。通过持续产品或是策略迭代去满足用户需求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以此提升用户的体验,这才是喜茶的思维本质,才是喜茶得以成功的核心所在!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排队式饥饿营销。
消除店铺门口的排队现象,正是喜茶对自己本质的宣扬,同时也是喜茶敢于直面外界质疑,尽心为顾客解决痛点难题的实际行动表现。这样的举动,值得喜茶赢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