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国际观察>正文

援外志愿者:把爱带到非洲 一句“你好”自豪无限

时间:2015-05-15 09:19:00    来源:中青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李延兵 见习记者 李婧怡)“在塞舌尔服务期间,不仅是个人体验和个人奉献,更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我必须以更高的姿态,和更高的标准,去上交这份答卷。”2014年中国广州青年志愿者塞舌尔服务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温红艳,在援塞随感中这样写道。

  作为全非洲幸福指数,的国家,塞舌尔并不像多数非洲国家那样贫穷落后,人民的生活十分安逸,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各行业人才的稀缺是塞舌尔面临的一大难题。多年来,共青团,和商务部联合,先后派出6批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提供为期一年的援助服务。

  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广州作为全国,独立承接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计划的副省级城市,先后派出40名志愿者赴塞舌尔开展志愿服务。2014年,广州再次派出15名志愿者远赴塞舌尔服务,成为了远赴重洋的爱心使者。今天,他们的海外志愿服务时间刚满半年。

  圆梦海外 因一句“你好”无限自豪

  赖幸在我国驻塞舌尔大,留影。广州团市委供图

  援塞青年医生赖幸并不是第一次参与援助塞舌尔的志愿者选拔,一直想成为无国界医生的他在2007年就曾经参加过团市委的选拔,但由于工作经验不丰富、各种执照不完善等原因未能入选。“当初的经历在我心里留下了个念想,这次有幸加入2014年广州青年志愿者塞舌尔服务队,成功地圆了年轻时的一个梦想。”

  出征前,赖幸正值新婚,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他反复争取,,同样是医生的妻子选择支持赖幸。赖幸深感,能迈出这一步,最重要的还是家人的理解与付出。

  海外援助第一个要迈过的就是“生活关”,赖幸表示自己刚到当地就像是被打回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园状态,尽管在国内一直学习英语并通过了各种英语考试,但是当真正在英语环境下生存和工作,会面对很大的生存压力,必须拼命地掌握工作英语和生活英语。“坦白说,前几个月大脑就是一片浆糊,你跟周围格格不入,那种孤寂特别明显。”

  当然,有困难也有收获,经过各种不懈努力,克服了早期的不适应后,他开始用流利的英语和蹩脚的当地方言开展工作、和患者开玩笑。谈起这段经历,赖幸颇有所感,“我发现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有时候不逼下自己,不知道自己这么能干。”

  给患者看病后,赖幸经常得到患者们热情而朴实的赞扬,“你好,Chinese Doctor,Good”。赖幸深知,这个“Good”并不单单是因为自己这次给他看好了病,那是对之前所有的志愿者乃至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在这里辛勤工作的由衷赞美。赖幸告诉记者,当地人见到中国人不管是打招呼还是说再见都喜欢说中文,一句句“你好”“谢谢”让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们的言行代表着中国。”

  “目前为止,援外这段经历已经不单单是完成了我自己做一名无国界医生的梦想,更让我知道了‘Chinese’这个词有多重。”

  夫妻志愿档一同感受责任与荣誉

  曹玉奇在塞舌尔。广州团市委供图

  “援外志愿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我们作为中塞两国人民的文化使者,不仅要给当地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更要努力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和认同。”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曹玉奇是一名造价工程师,在援塞之前有着近三年的海外工作经验,在本次志愿服务中就职于塞舌尔住房建设部。

  曹玉奇参加援塞服务的初衷,除了竞争性的选拔以及文化和专业性的交流,更源自于妻子的动员鼓励。原来,曹玉奇的妻子范薇是2007年首批中国援塞志愿者成员,曾经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在塞舌尔服务一年。“她跟我说‘我在塞舌尔的这一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通过志愿服务,对工作、对生活、对祖国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以后有机会你也要去一次。’很幸运的,我可以如愿以偿。”对与曹玉奇来说,夫妻之间能有相同的人生经历是一种美妙的事情。

  塞舌尔位于印度洋上,远离大陆,资源匮乏,当地建筑受限于资源,包括劳动力、材料等,绝大部分需要进口。同时地势平坦的土地资源有限,很多房屋不得已只能沿山而建,道路不畅,难以进入,基本上靠人力来运输材料。“大型新建项目当地政府很难有能力自行筹措资金,往往需要其他国家的援建,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在塞舌尔志愿服务期间,曹玉奇深深感受作为中国人受到的塞舌尔人民的那份尊重和感恩。

  塞舌尔是一个人口8万人的非洲国家,教育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员更有限,考虑到这些,作为志愿者的曹玉奇几乎从不拒绝工作,每次都会对当地工程师提供的简略的图纸进行完善,认真完成好每一份工程任务。

  “我们代表着祖国,我们因付出的而备受尊重,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誉和自豪,希望能有更多青年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我志愿,我快乐。”曹玉奇认为援外志愿者肩头不仅扛着做好工作的责任,更担负着塑造祖国形象的使命。

  把爱从中国带到遥远的非洲

  温红艳与塞舌尔当地小朋友在一起。广州团市委供图

  两年前的温红艳对塞舌尔这个国家一无所知,当得知医院内一名耳鼻喉科医生入选第五批援塞服务队的消息,她开始了解这个美丽的岛国。2014年夏天,得知第六批援塞志愿者招募一名儿科医生,温红艳跃跃欲试。

  为什么选择离开孩子和家人去那遥远的非洲岛国工作一年?

  “作为中国志愿者到条件艰苦的非洲去为那里的孩子治病扶伤,去体验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去把爱带到遥远的非洲。”温红燕如是说。

  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温红艳被任命成为2014年中国广州青年志愿者塞舌尔服务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带着家人、同事、朋友的支持和关注,开始了援塞征程。

  在塞舌尔,温红艳被分配到位于马埃岛的首都维多利亚医院儿科住院部工作,这里拥有塞舌尔全国,的儿科病房。

  第一次单独夜班,温红艳在几个病区间穿梭,“当天的‘战绩’是2个普儿新收,2台紧急剖腹产,和1台顺产高危儿。”虽然在国内做了11年儿科医生,但在国外还是第一次单独值班,当天午夜12点后,拖着疲惫的步伐和助产士一起把新生宝宝送出手术室,回值班房躺下的温红艳精神仍在高度紧张中,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患儿妈妈拥抱着我用中文说‘谢谢’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在这里的每一个帮助,作用都会被放大很多很多倍,我逐渐意识到援塞不是个人的单纯行为,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勇气和力量。”温红艳告诉记者。

  “每每夜深人静,总会想起远在中国6岁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相隔万里,我们只能网络和电话联系,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站出来做志愿者的坚实后盾。”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温红艳爱自己的女儿也爱非洲的孩子,从中国到非洲,这段宝贵的援外经历让她对那句“我志愿,我快乐,我志愿,我成长”有了,的体会和认同。

  “在塞舌尔服务期间,我们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作者,我们更是中国青年、中国形象的代表,同时还扮演着民间外交人员的角色。这些认知,将我最初那单纯的个人动机提升到新的高度——我们是把祖国的爱心带到遥远非洲的使者。”

 

      ——内容来源:中青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