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国际访谈>正文

“谷庄楚窑”窑主李航老师,将千年楚陶之韵文化进一步升华

时间:2019-07-09 17:22:39    来源:清远传媒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有人形容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近5000年的中华大地几乎每个时期都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能从陶瓷上找到每一个时代的影子。千年制陶史中,柴烧是中国传统血脉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烧制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陶器。楚雄的陶瓷文化最远可以追溯到170多年前。从元谋大墩子遗址出土的“鸡形陶壶”“瓮棺”等史前陶器,以其丰富而不断变化的造型、五彩斑澜的釉色,生动的展现了朴实的民俗风情、独到的审美特色及艺术乐趣,时隔千年依然有力的向我们昭示了楚雄当时灿烂的制陶文化,是,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珍贵的原始社会艺术品”。

  返璞得以归真

  火与土的交熔,

  只为寻找相知的伴侣,

  落灰的烙印,

  只为寻觅停留的足迹,

  浴火重生,

  只为还原最古朴的容颜,

  跳出束缚,

  只为寻找最初自己,

  ,,无可复制。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因此烧窑难度相当高。它不是简单的燃烧薪柴,做胚制窑,更是做陶人对陶的守护,是运用最自然的方式结合而成的美丽作品。它是去伪存真,返璞归真之后,可以穿透时间,滤清浮华的纯粹之美,是拉胚塑型之后的温润质朴之美,是高温洗礼之后的沉稳内敛之美,更是落灰窑变之后的变化莫测之美,犹如生活美学似回归之道。

  楚陶柴烧之魅力在于它打破了现代的陶瓷器具在精准的温度和模具下,复制,让每一只物件都成为意料之外的美,每一个陶器都成为,的孤本,拥有独特的个性。柴窑烧制过程中,作品经历了氧化、还原、落灰、窑变和1300℃高温的焠炼,最终呈现出红、黑、黄、白、蓝不同成色,且气质内敛、形态鲜活、自然天成,充满了期待感和神秘性,总是能有出乎意外的收获。这些不仅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是运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结合而成美丽作品,是火焰流窜在坯体上所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产生的落灰釉,整体呈现的是粗犷自然的质感、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带给创作者更多的惊喜和艺术享受,被称为“自然落灰釉”天赐之美。这也是不少人爱柴烧陶的原由。回归才是升华,真实才是恒久。

  传承得以发展

  一杯泥土,于火成陶,不敷金碧,不施铅华。“千年窑火”承载了一辈又一辈制陶手艺人的智慧与勤劳,演绎着中国千年的制陶历史。作为传统柴烧守护者,谷庄楚窑的创始人李航怀着对梦的追逐,一点一点把梦变成现实。从最平凡开始,一点一点成就非凡。楚雄谷庄楚窑秉承“正本清源,回归传统”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柴烧陶瓷制品设计、研发、销售。整合当地陶土、文化资源,采用传统的烧制烧制方法,多重的工艺制作,使作品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南博会楚雄旅游展馆内,一件件别出心裁的柴烧陶制品,吸引了无数参会者的目光。楚陶柴烧似山岚流雾,似云蒸霞蔚,似日落黄沙,似写意山水,呈现出古朴自然、深沉内敛的古韵美感,在南博会上大放异彩。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楚窑的柴烧是浴火重生,生气盎然的古雅茶器,是爱茶爱人生者难得的一知己。

  沉淀得以升华

  浓情意满,提梁莫急。先道云落,云又起。再看光影,正悠悠。厚结而薄发这是柴烧的气质,也是谷庄楚窑工匠的气质。柴烧即是人为,又靠天成,天人合作,创作一件美器,影响的变量越多,人为的控制力就越弱,但是运气总会站在真正投入生命与智慧于其间的每一个匠人,只要你有足够的积累与耐心,精品总会伴随而生。每一窑,在经过七十六小时不间断烧制,烧制温度高达1300多度时。烧制出的作品自然落灰,肌理浑然天成,如天珠、如佛光、火焰……散发出柴烧器浑然天成的奇妙光芒。

  楚陶柴烧,是一种展现,的自然造物,是“巧”与“智”的,结合。正如孔子所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楚窑柴烧的深刻内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看陶识人,在这些精美柴烧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楚窑工匠所追求的精益求精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谷庄楚窑窑主李航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从事柴烧以及少数名族文化研究和陶艺创作十年,潜心研究柴窑烧制技艺。反复磨炼方成器,半载苦乐铸辉煌。十年后的今天,谷庄楚窑所出作品古拙高雅,耐人寻味。在云南省工艺美术“工美杯”铜奖、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二届“工杯”金奖等奖项,作品颇受业界认可。

  谷庄楚窑窑主李航

  谷庄楚窑窑主李航工作照

  李航老师作品《达摩》

  李航老师作品《壶》

  李航老师部分作品展

  十年磨一剑 砺得梅花香。传承与专研,专注与坚守,岁月流转,匠心之意,初心不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