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中间,并排着5张椅子,5个家长站在椅子上,还有5个家长或跪或蹲在椅子下面。
站在椅子上的家长,正在用平日里训斥孩子的习惯性语言喋喋不休,或跪或蹲在椅子下面的家长不能还嘴,但要一直仰着头。
事毕,角色互换。
几乎所有在椅子下面的人,都会觉得站在椅子上的那个人像疯子,而站在椅子上的人都感觉“很爽”。
刘女士的心理咨询室里,正在进行正面管教课的能力巨人模块。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孩子看着父母的样子在成长。”
通过互动体验设身处地感受亲子关系,形成想法,做出决定,是这堂实践课的目的。
一位参与的家长说,“完全不会听站在椅子上的人说了什么,只看到嘴一张一合,鼻孔呼扇呼扇”。
本硕新闻传播专业,谈心10000余次的高校辅导员,咨询时间5000余小时的心理咨询师……刘女士说,她几乎所有过往都在与人沟通,而在对谈中疗愈别人,让她感到无比幸福。现在,她正在攻读相关的博士学位。
她是宜人财富在投四年的用户。
60分钟生死时速
刘女士的微信提醒响起,“刘老师,我想现在去您那,和您告个别,我就走了。”
她清楚记得,这是一位咨询期已经结束的来访者。她问道:你要去哪里?他回复说:我要去很远的地方。而于此同时,她收到了孩子父母讯息说孩子出门了,不许跟也不许问。
很快,那位来访者来了,穿着很整洁,她感受到某种强烈的昭示。她意识到,往常一节课60分钟的常规疏导鼓励已经没有用,如果她这次还有60分钟的话,这段从生无可恋到生有可恋的60分钟就是生死时速。
当她看见孩子父母被“允许”出现在咨询室门口时,她知道,孩子回来了。
她一再强调,希望尽可能隐藏来访者信息,因为担心正在恢复期的来访者,万一看到信息会再次被创伤。
她介绍说,这是典型的二次返场案例。在很多关于孩子的案例中,二次返场大多是因为父母无法正确理解治疗方案,或者过于急躁希望效果立竿见影。比如,咨询师希望父母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可能父母一次鼓励没有得到正向反馈,就会立即转向反面,甚至用类似“为什么总和烂泥一样扶不上墙”这样更为过激的语言。
这也是她职业生涯中少有的无力之时。
绝大多数时候,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充满成就感,她用向日葵来形容现在的生活。歌手叶蓓在歌曲《向日葵》中唱到,“和黎明做个约定,抬起头也许就等到绽放。”
五年前,一次偶然机会,她得以将英国的戏剧教育与台湾的心理教学体系结合,总结出一套符合北方孩子的戏剧教育体系,同时加入心理学教育元素。首期课程大受欢迎,同事说第一次如此细致观察孩子内心和行为动因。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原本只是想让孩子多融入集体,没想到上课之后,孩子变自信了。戏剧情境与心理教育交融,变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这位母亲后来甚至想着免费给她提供工作空间开设课程。
虽然婉言谢绝了这位母亲的好意,但不久之后,她正式开设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她没有采取常见的单次收费或按年收费模式,而是,了“七步咨询法”。从收纳信息、提出问题、确认问题,一直到提出解决方案,实践、反馈、调整、跟踪、回访……每次一个主题,布置相应作业,“对大部分人来说,七次足够解决一个问题。”
目前,这个方法已经得到上千案例的印证。在她的工作室,推崇的还有家庭教育正面管教课和用于情绪疏导减压的沙盘游戏。
“幸福的一生,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一生,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是她常记起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来源也正是家庭教育正面管教课的起源——阿德勒心理学。其实中年人是比较容易出现在心理咨询室的一个群体,他们正在陪伴孩子的童年,而更容易被忽略的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童年”。
她讲述了一个中年人的案例:这位来访者,外人看起来是非常成功的管理者,和别人交往也非常客气。一次和家人发生冲突后,她来到了咨询室,“我快憋得受不了了”。“但是,我发现在她成年以后的状态里面找不出根本动因,后来才发现原因在原生家庭中”,许是因为从小就长得很漂亮,她一直在严父严母非常严苛的管教中长大,杜绝和所有人交往。她说她的青春期是畸形的,难受时就在家里画画,画了一整屋子贴满墙,那些画要么是一只鸟在飞或是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角色。一方面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一方面被寄予高期待,她要求自己必须以,姿态进行社会交往,所以极善于察言观色,但也极大掩饰了自己内心的正常情绪。
很多人隐藏的那个样子,往往正是和原生家庭伴生而来的、且无法分割的样子,心理咨询师的任务正是帮助他们找到“从哪里来,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
相较成年人,孩子的问题往往更容易疏导。
之前曾有一个5岁孩子,由于出现创伤性记忆,持续半年不能午睡。但是5岁做心理治疗显然太沉重了,于是尝试做心理沙盘,结果在第一次做沙盘的当天,回去路上就睡着了,而且再没有出现午睡问题。
“成年人已经会伪装,而孩子是直接的。”
5年,她已经累计完成5000多小时的心理咨询。她希望,这些时间的背后,是一段段由不幸通向幸福的人生旅程。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常打趣她说,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受到既有理论束缚,是在实践中形成理论,然后与现有理论相印证,应用起来反而独树一帜。
10000余次的面谈
而在外人看来的“中途换赛道”,在刘女士心中不过是水到渠成。
本科和硕士就读黑龙江一所省部共建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毕业后,刘女士在9000人取9人的比例下留校当了辅导员,而这段经历正是此后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的萌芽。
当年的一个学生让她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位来自安徽的同学,她发现和他说话时,他总也不看你。推荐他做班干,也被他一口拒绝,学习非常用心,集体活动从来不闻不问。,军训早上查房,检查人员发现他没有出军训,也没有叠被子,班级被扣分。奇怪的是,,扣分记录上显示的却是另一个从未没有见过的名字。当她再次追问,那位同学非常激动地说,他没有说谎,只是用了笔名。
这件事起,刘女士开始特别关注他。后来了解到,他在高中时期是非常出色的班长,高考发挥失常,他一直认为是过多的班级事务耽误了时间,所以现在绝不再“重蹈覆辙”。对这位同学的心理疏导过程非常漫长,,他一步步回归集体。“每个人都有过往的经历,如果你不了解过去,就无法走进他。”
那个时候,她常常记起年少时小学老师说的话,缺点其实是优点放错了地方。
在大学校园整整七年时光里,她急速成长。工作使她必须经常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回应各种诉求,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她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思政工作当中的采访艺术》,把实际工作和专业所学联系在了一起。
此时,她也隐约意识到,情绪是动态的,用往常静态试卷去测评的方式并不客观,并且当即精神状态会大大影响测试结果,这让她对心理学产生了更深一步探究的念头。
很快,她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且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她开设的课程,被同学选课选满,同学站着听课,在学校课程满意率测评中获得100%的分数。她认为,这是她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的真正开端。
大学工作期间,她先后带了700个学生,7年就是10000多次谈话。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量变产生了质变。当问题出现在眼前,她才可能很快发现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咨询者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大学校园中经历的那些人生轨迹,每件事拆解开似乎都很琐碎,但不知不觉中就改变着一些人和一些事,这种隐隐发生的变化给了她强烈的震撼,也为她此后转型埋下种子。“记者是采访人和事,辅导员是和学生沟通交流,现在是作为咨询师和咨询者的交流,其实根本方式都没有变。”
可以自我疗愈吗?
身经百战的心理咨询师们自己会出现问题吗?他们可以治愈自己吗?
一次特别的经历让她重新审视自己。去年春节,她接到一位同行求助,这位同行原是常常与她进行专业层面的探讨。现在,她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能不能在你这里约个咨询,我现在自己在里面绕不出来了”。她心中暗自诧异,她能感受到那种甚至比普通人更无力的感受。
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她需要在生活中寻找能给予力量的方式,“一直在输出,也需要输入”。
她开始自己做沙盘游戏。她将沙盘称之为“科学的算命”,她说,沙盘游戏符合荣格的现象心理学,是对个人心向的投射。基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通过沙盘中事物摆放的区位关系,就像“沉默的倾诉”,将负面情绪自动排解,这种排解会有助于情绪的缓解和疏导。心理咨询师们同时通过摆放物品的区位关系来解读来访者内心的现状,认识那个内心的自我潜意识。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夫妻为什么走不下去,真到了结婚状态吗……这些困惑的动因都会通过来访者的沙盘呈现出来。
“人的行为受意识控制,但潜意识在左右意识。提早通过沙盘看潜意识,其实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只是,遗憾的是,对大多数心理咨询师自身而言,他们只能通过摆放沙盘缓解情绪,却并不容易找到那个在旁边的解读者。
“我们能给自己的疗愈其实非常有限。”
刘女士说,对普通人而言,用情绪问题、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的三段论体系,去认识心理健康程度可能会更清晰。人都会有情绪,情绪问题积压,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往前,就会产生精神问题,而精神问题,是自我保护对抗压力的,一道防线。
每个人不一定有心理问题,但一定都有情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盛装情绪的容器,容积不同,但都会装满。乐观的人留放正向情绪多,悲观的人留放逆向情绪多,但谁也不能只留放一种,要尽量给容器留有空间,所以要做情绪疏导。
情绪产生是无法消解的,只能做转移。倾诉或独处、喝酒、看电影、听歌……这都是普通人适用的情绪疏导技巧,但是时间长了都会产生情绪免疫。她建议在状态好的时候尽可能多寻找情绪舒缓的方法,交替使用。
对于情绪容易暴怒的人,要学会在发生冲突时及时调用理性脑,“嚎啕大哭,歇斯底里,情绪激动,都是动物脑在起作用。过去常常听说发火的时候数123加上深呼吸,这完全不对,123是冲锋的信号,情绪不能出去会反而被压制。”在日常实践中,她总结了间隔数的方法,从13开始倒数,数奇数到1。倒数奇数非本能反应,要靠理性脑,这时候理性脑被快速调用,情绪容易回到正常状态。
她说,通常而言,心理有“弹性”的人会被视为心理健康的人,他们能够随着外界释放空间的大小,来调整自身的心理“阈值”。但是,她也强调,心理学通常不做是非判断,更倾向分析原因,所以这里的“健康”仅是专业判断词汇,并不代表对人性质的判定,“这与心理学是由哲学发展而来有直接关系”。
幸福是一种能力
“其实好的心理状态是一种隐形能量,和财富给予的显性能量一样,让人更富有,也更幸福。”
她认为,如果说财富管理是增添物质财富,那么心理咨询就是增添精神财富。每个人都需要有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才能生存,精神富有和物质富其实互相在成全。
“比如,我和父母都在宜人财富理财,我会有股票、基金、房产等等,我没有房贷车贷压力……这些满足不同心理预期的财富持有方式和客户体验,让我拥有实际的财富,也让我拥有财富背后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幸福树这样的活动正是通过调起回忆增强人感知幸福的能力。”
“再比如,当我看见在宜人财富上,我出借的钱被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我又会有一种除了满足自身需求以外的成就感。”
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你可以拥有能够感知这一切的能力,这就是幸福的能力。而财富是幸福的保障,幸福会增添财富,财富的获得一定是因为做对了事情。
从更宏大的社会意义上说,心理咨询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都在关注人之根本问题的解决,它们建立在把握人性的基础之上,需要深植于人性进行产出,也将共同塑造人性,进而让人的生活变得更愉悦,对生活有更好的体验。无论是通过个人之力,还是通过像宜人财富这样商业机构的力量,都可以为更多人带来更多更美好生活的解决方案。
这些思考被直接体现在了她对孩子的教育上,她认为财商教育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她说,她是看《穷爸爸 富爸爸》成长起来的人,现在也已经刻意注意对孩子财富意识的培养,孩子想要一个特别小的粘贴,她会告诉孩子这个粘贴32块,相当于6个棒棒糖的价格。然后让孩子自己决定取舍。她也已经有意识在细微处培养孩子对于各种钱币的认识。
“孩子财富账户充裕了,需要丰盈还有心理账户。”
五岁的孩子,农场采摘已经会第一颗樱桃给姥姥,第二颗给姥爷。出去旅行体验公交车,孩子已经有意识顾及公共场合,即便因为晕车一直憋着胃里翻腾,也知道不能吐在公交车上,及时叫停下车寻找她认为合适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让她倍感幸福。她说,无论一个人拥有什么,首先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才能有幸福体验,不然明明身处幸福,也不会感觉到幸福。
她说她的梦想是,未来不仅仅可以让人精神富有,还能让人物质富有。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
这天,刘女士接五岁孩子放学,看到旁边一个小朋友哭了,孩子马上跑过去问怎么了。小朋友哭着说,她带着艾莎公主粘贴,别人都说不好看。孩子没有敷衍,上去用小手一边帮她抹眼泪,一边拉着手说,“不会啊,你看很好看”,然后还讲了很多话。
她发现女儿也许不懂肢体语言和单纯语言对人情绪的安抚作用,但是她已经潜意识里会使用肢体上技巧,也已经有了同理心,她非常高兴。
她希望,孩子会明白,帮助自己是小幸福,帮助别人则是大幸福。
母婴关系、家庭关系、大千世界的关系,每一步都是后一步的基础。刚满5岁,女儿已经慢慢知道妈妈在帮助别人,父母和先生都知道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
逢年过节,刘女士会经常收到礼物。母亲节收到很多花束,家长告诉她说,孩子希望“母亲节给刘老师买花”。即便严格意义上不算他们的老师,但孩子们在教师节会制作贺卡,或者手拼玩具……带到工作室。那些父母会经常给工作室买花添画,她知道,他们并不是把这里当作来上课的地方,是一个共同建造的情感空间。
通常情况下,她的治疗都是一期结束,但很多时候,有的家长希望两期甚至更多,然而两期是她所能接受的最长期限。她会和来访者和家人耐心解释,必须要摆脱心理咨询师这根拐杖,早晚要靠自己痊愈,如果一直有心理咨询师伴随,也就意味着还在病态之中,这是非常态的。
对于她与来访者的关系,她的心理界限非常清晰,“心理医生是不能和来访者交朋友的”。
即便有些老朋友想找她咨询,她也都一一拒绝了,因为她很清楚,一旦进入到这种关系,可能就没有办法维持朋友关系,而且咨询效果不一定好。
还有些来访者结束治疗后,希望建立朋友关系,这也是她的禁忌。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袒露心声,分享秘密,将自我完全打开放置于一个特定的专业场景中。心理咨询师出现在来访者特殊的心理需要时期,对来访者而言是记忆性事件。心理咨询师在帮助来访者解决这个心理阶段的问题后,关系就应该到此截止,“纵使遇到了我特别欣赏喜欢的人,也没有办法把他往朋友角度发展。”
“因为他随时都会想起,我最初出现在他生活里是因为什么,可能就会随时带入这种创伤性体验,所以是不能混淆的。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了,不需要再有任何触发机制去提醒过去的那段经历。”
常说人生是一条长河,而人不能踏上同一条河流。在追寻幸福的漫漫长河上,过往永远是为了迎接未来,而总是有人在我们从过往走向未来的、或艰难或困惑的长河中,以微小的力量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希望,为我们打开幸福的魔盒,陪着我们一起趟。宜人财富正在与越来越多这样的人们站在一起,并肩结伴前行。与此同时,宜人财富亦以自身商业之美创造着更多价值之美,以自身科技之美带来更多生活之美,陪伴用户走过过往,陪伴创造幸福的人走过过往,走向更幸福的未来。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