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广州、福州、北京等地,先后会见了东南亚华人华侨侨商会的会长们,以及香港不同界别的,商会社团领导和企业家。座谈中,我们谈及诸多话题。这些侨商会领导都是知名的爱国人士与企业家,他们大多有着五六十年乃至数十年的事业奋斗生涯,历经艰难困苦,走过创业路上起起伏伏的坎坷磨难。但当我们聊起今日中国面对国内外各种矛盾压力时,大家都深刻感慨,,总书记在新时代秉持‘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执政理念,一路走来非常辛苦、极为不易。大家全面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率领全体党员与全国人民一张蓝图绘到底,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展现出大国担当。中国为人类减贫和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伟大贡献。”香港华侨华人总商会荣誉会长施乃康在北京接受记者访问时,深有感触地说。

《新时代德育教育实践路径研究》课题开题座谈会与会嘉宾合影
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孩子们要争做民族的脊梁,一定要把我们国家建得强盛起来”“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奋发图强,做一个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7月7日,,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对在场的青少年们寄予殷切期望。“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他强调,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但很幸运,有一个和平的祖国。外交为民永远在路上,我们愿继续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引用的这段话,让海外华人华侨与侨商会会长们及海外华人华侨企业家倍感亲切,内心温暖。身处异国他乡,能感受到祖国的庇护,这份安全感让他们由衷动容。
施乃康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常说,自己的根永远在中国,无论身在何处,祖国始终是心中最深的眷恋。在与海外侨胞的交流中,他总能感受到大家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祖国给予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化为动力,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定要让子孙后代不忘祖国,将爱国之志切实转化为报国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施乃康的话语中,满是对国家发展的深切感慨,也饱含着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深情。
华侨赤子心系祖国教育事业
施乃康与延安有着深厚而特殊的缘分。1996年5月1日,他在《香港中华工商报》头版发表了长篇文章《延安不能忘记》,文章开篇便深情写道:“我不是延安人,也没有喝过延安的水,没吃过延安的小米,但我从懂事时起,便对延安有一种深厚朴素的感情。”在他心中,延安是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象征,这种精神深深吸引着他,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仰与向往。
时隔15年,2010年3月,施乃康再次踏上延安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岁月流转,但延安的红色精神依旧熠熠生辉。这一次,他带着对延安青少年的关爱,为延安万花小学捐赠了10万元人民币。《延安日报》第二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2010年4月2日上午,菲律宾施氏国际实业投资集团向宝塔区万花学校捐赠仪式在万花学校举行。菲律宾施氏国际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施乃康、总经理廖辉向宝塔区万花学校捐赠人民币10万元。”
延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白慧芳出席捐赠仪式时,对施乃康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施乃康先生虽然多年在海外发展,但始终心系祖国,对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他情深意重,淡泊名利,重视精神追求胜过物质享受,在关系到祖国切身利益的时刻,总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尽,努力维护民族尊严和祖国利益。施乃康先生爱国报国的奋斗经历,震撼并净化着人们的心灵,他那股痴迷的爱国热情以及为民族兴盛所做的贡献,令人敬佩。此次菲律宾施氏国际实业投资集团向宝塔区万花学校捐款10万元,用于扶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充分体现了施乃康董事长对延安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深厚情谊,也彰显了海外华侨华人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自2010年那次离开延安,至今又过去了15年。这15年来,施乃康始终牵挂着延安的发展,一直很想再去延安,为这片红色土地做些更为实际的贡献。他常常念叨着延安的孩子们,希望每一名延安学生都能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像当年的红军一样勇敢无畏、坚韧不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也多次表示,自己会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关注延安的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延安的进步添砖加瓦。
立德树人创新践行教育强国理念
在对教育行业的考察过程中,施乃康来到了大连太阳谷华夏学校。一进学校,他就被一幅校训楹联深深吸引:“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副楹联所蕴含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让他感慨颇深。同时,他也被华夏学校创办者李显峰校长独特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深深打动,更被李显峰校长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们自觉自愿扎根中华大地,全力将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入每个孩子血脉的艰辛实践所深深感动。
太阳谷华夏学校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核心问题,系统研发出立德树人基础教育九年制教学体系,经过不断实践与完善,现已形成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教学方案,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施乃康参加 《新时代德育教育实践路径研究》课题开题座谈会并发言)
在教学体系构建上,学校有着鲜明的特色。小学阶段,建立起以心性教育为理论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素养,让学生在成长初期就得到全面发展。中学阶段,则形成以项目制教学为特征的社团育人体系,涵盖人文、政法、理工科技、经世商学、国际外交、军事、艺术、医学、教育九大社团。这种分类培养模式,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定向为国家培养,领域的人才,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相应领域得到深入培养。此外,学校还推出了一整套适合人才培养的优秀师资养成计划,通过立心、立身、绽放三阶段课程,帮助教师打破过往的固化思维,提升自身素养,让教育重新回归本源,更好地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施乃康说,太阳谷华夏学校的办学从心性教育开始,秉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理念,这一点尤为可贵。心性的自然体现各有不同:心性加政治素养可成就政治家,心性加科学精神能成为科学家,心性加艺术天赋会造就艺术家,心性加教育情怀能成为教育家。学校的事迹不仅感人,更让每一位来访者深切感受到,在这里,老师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从小就帮助他们树立起极高的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培养社会贡献心性。这样一来,孩子们长大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有可能成为杰出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太阳谷华夏学校在杰出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探索,特别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政法、科技、文化、商业、教育、外交等重要领域基础人才培养方面,找到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施乃康的话语中,满是对这所学校的肯定与赞赏。
打造中国式家校共育样板
党的二十大,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报告,家校共育成为社会焦点。作为先行者,太阳谷学校组建“家长讲师团”,半年带动近400位家长参与,推动家校共学共进。
学校倡导知行合一,组织家庭参与公益活动,让奉献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如今,华夏志工足迹遍布全国,并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推广经验。依托200家明德书院,该模式已覆盖20多个省份,惠及数百万家庭,获教育界广泛认可,并被授予“辽宁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经过九年探索,太阳谷形成可复制的中国式家校共育体系。2024年12月,70余位校长和教育专家齐聚首届中国式家校共育校长论坛,共商发展之路。
2024年11月召开的辽宁省教育大会,省委书记郝鹏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融合化、高等教育,化的教育强省。这为辽宁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也让太阳谷华夏学校等创新实践者备受鼓舞。

太阳谷华夏学校校长李显峰(左6)、执行校长于小童(左5)和学生们在北京与施乃康合影
为此,施乃康在《香港商报》发表了《立德树人创新书写教育强国的答卷》,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立德树人创新书写教育强国的答卷》与《勇担立德树人重任书写教育强国篇章》两篇文章。这些文章深刻阐述了太阳谷华夏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教育界引起轰动,让更多人关注到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
人民政协报社和人民政协网为此专门召开“立德树人 筑牢教育根基 《新时代德育教育实践路径研究》课题”座谈会。20多位来自全国政协委员、教育专家、学者和投资办学知名人士应邀参加,大家各抒己见,围绕新时代德育教育的实践路径展开讨论,纷纷报名进行太阳谷华夏学校教育课题研究,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可实施的教育方案。
从心系延安教育事业到关注太阳谷华夏学校创新办学模式,施乃康用行动诠释了爱国报国的信念。这正是千千万万爱国人士的缩影——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奉献,为实现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共同绘就民族复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