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各地要闻>正文

木兰头盔:从 “水壳” 到世界级的突围:国产头盔的逆袭之路

时间:2025-07-08 11:02:48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街头巷尾,摩托车安全头盔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防护器具,但要打造出一顶,的,头盔,背后却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智慧。

  提及国产头盔,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或许还是全国未全面禁摩时,街头摩的司机们头上那简陋的塑料半盔,也就是广东话里俗称的 “水壳”。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产头盔早已完成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华丽蜕变。

  国产头盔的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台湾省的 VR-1 进入大陆寻找代工厂,佛山诞生了爱得乐和永恒这两个摩托用品厂家。此后,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中国摩托生产核心区,涌现出众多专门生产摩托头盔的厂家,开始承接大量海外代加工订单。而中国骑士对摩托头盔的认知启蒙,与《阿郎的故事》《天若有情》等经典港片的流行息息相关。在那个时候,大部分人挑选头盔,首要标准是外观是否好看、是否为明星同款,安全性和舒适度反倒成了次要考量。

  2010 年左右,国内电商蓬勃发展,曾经被一些摩托用品店当作镇店之宝的海外品牌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从售价高达五六千元的德国 Schuberth、法国 ROOF 和 SHARK、比利时 LAZER、意大利 NOLAN,到几百元的日本 OGK 和韩国 HJC,各类品牌应有尽有。与此同时,随着摩托车运动赛事的推广,世界,赛事中的明星车手如罗西、马奎斯、佩德罗萨逐渐被大众熟知,他们所佩戴的 AGV、SHOEI、ARAI 等头盔品牌也随之受到追捧。

  如今,市面上绝大多数国际品牌的头盔都由国内代工,中国摩托车头盔的生产规模约占全球总量的 55%-60%。但不容忽视的是,市场上 90% 的高端头盔仍被国外品牌占据,国产头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中国人难道做不出世界,的头盔吗?木兰品牌创始人程友茂先生,一位深耕摩托车头盔行业 20 多年的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摩托车爱好者,给出了他的答案。

  程友茂先生表示,他们每年都会花费十几万元购买各个品牌的头盔进行拆解研究,涵盖基础材料、外观造型、零件结构、制作工艺、佩戴体验到安全测试等各个方面,仅购买检测设备就投入了 200 多万。他坦言,目前国产头盔与国外进口品牌仍存在差异,尤其是原产日本的 ARAI、SHOEI,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积累,很多方面还需要时间去追赶,但与欧洲、美国的品牌相比,已相差无几。

  在头盔壳体材料上,木兰采用玻璃钢、碳纤维等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并且为提高安全性,在壳体中间添加防弹布凯夫拉,提升抗穿刺能力,这可是国际品牌,产品才有的配置。安全认证方面,国内的 3C、欧盟的 ECE、美国的 SNELL、DOT,木兰都已通过测试,同时也是国内少数通过日本 JIS 安全产品生产认证的工厂之一。

  程友茂先生坚定地认为,做摩托车头盔,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材料上会较真、下猛料,“好头盔怎么可能是塑料的?我们木兰的头盔大家可以闭眼入,最差的都是玻璃钢的。”

  除了安全,舒适度同样关键。一顶舒适的头盔能让骑手在骑行时避免脑袋疼、噘嘴、流口水、脖子疼,真正享受风和自由。为了提升舒适度,木兰团队不断尝试各种材料,仅为找到符合要求的海绵,就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这种海绵需要有支撑力、不易变形、Q 弹柔软,能很好地包裹头部。内衬方面,与皮肤接触的面料要柔软不刮脸,且在夏天能吸湿排汗,同时搭配网面提高头盔内空气流动性,现在还尝试加入银离子抗菌面料,防止细菌滋生产生异味。

  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让木兰在打造安全、舒适的好头盔道路上不断前行。就像中国的航母、第六代战机、载人飞船、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都能做到世界,一样,只要用心认真去做,中国人一定能做出世界,的头盔。国产头盔的逆袭之路,正在稳步向前,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选择需谨慎,谨防诈骗行为!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