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诗人陆游写给儿子陆聿的这句诗,意在表达:读书学习还要结合实践,方能取得更深层次的收获。
如今,距离这句诗落笔已有八百余年,有一群人也选择在“田野”中躬身行走,寻找方向。在2024年中国平安励志计划的号召下,来自五十多所高校的90支大学生队伍深入一线,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题,在一次次社会调研实践中找寻自身学术研究、职业发展的规划。
2024年12月,在中国平安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励志计划全国成果汇报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的9支调研实践队伍脱颖而出,获得了参加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活动的宝贵机会。励志青年们的足迹从“田野”延伸到了粤港澳大湾区。

励志青年在香港展城馆看到了城市交通工具的变迁缩影
在“田野”里,见真章
2024年暑假,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大学生调研队伍之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陕西农担小分队从西安出发,前往甘肃等地调研,他们试图为陕西省农业担保公司的发展方向寻找更多思路。
农业信贷担保政策的探索在中国不同省市已实践多年,在幅员辽阔的田野上,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可以向各省专门的农担公司申请贷款。该政策的存在,让农民种地、农业发展拥有了更多保障。

现在农业种植不仅是靠天吃饭,更应知天而作
农担公司的发展关系着一方土地的粮食生长。王照进作为队长,带领陕西农担小分队仔细梳理了陕西农担公司在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小分队发现,陕西农担公司虽然前期实现了业务量快速增长,但在业务风险控制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在针对甘肃农担公司的调研中,王照进发现他们获取贷款农户信息的渠道并不局限于银行,公司员工线下调研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甘肃农担公司对申请贷款的农户,探索出先调研再确认的业务模式。并且,该业务模式的可行性也在公司数据中有着良好的体现。
王照进发现,各地农担公司的情况纷繁复杂,“生搬硬套”异地调研得出的业务建议并不合适,要想真正做到为陕西农担“对症下药”,还需再考虑其他因素。
最终,他们在调研报告中指出了陕西农担实际面临的业务发展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关建议。“不仅要考虑农担公司需要做出哪些改进,还要思考改进还存在哪些困难。”王照进坦言,唯有实地调研,得出的建议才具有参考意义。
农业,是农民站在土地上劳作时发生的。对农业支持政策的研究,同样需要人们脚踏实地,到离农业最近的地方去。
陕西农担小分队提出的方案,正在进一步推进,为陕西农担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年轻人的洞见。
授与学,也在社会调研实践的现场发生。
一向怯于表达、不善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王照进,从西安那次社会调研实践中,也逐渐学会“打开”自己,试着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慢慢地,他发现,提问、与人交流这件事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与王照进同一小组且互为同门的李梦瑶,也在这次关于农业担保政策发展的社会调研实践中,找到了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跟着导师继续读博,在实践的基础上做科研。
在世界里,见世面
学子躬身于田野,也放眼于世界。
中国平安励志计划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题眼,带领来自7所高校的5位老师和约20名学生走进大湾区,从位于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开始,途经香港大学、香港展城馆、澳门大学等地,近距离感受粤港澳经济和文化。

励志青年在香港大学的金融主题讲座上提问
在行走中观察城市百态,在调研中感受世界。
队伍中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初次造访粤港澳大湾区,对深圳的发展速度、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澳门的文化特色印象深刻。一个个经济、文化、城市概念,不再是教科书里的名词,而是立体可感的流动景观。
行走的视角,决定了人认识城市的哪一面。
来自厦门大学的金晨第一次从城市产业发展的角度看香港,“原以为香港只是书本里反复提到的,金融中心,但在高楼林立中还能看见高科技公司的身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周慧则对香港展城馆的志愿讲解员印象深刻,“原来退休之后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生活其实可以有很多种选择。”
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照进则再一次在这条路上习得与世界交流的能力,和其他学校的博士生建立了联系,“有机会跟对方请教论文了。”
认识世界的同时,同学们也在重建对人与生活的认知。
王照进发现,自2024年上半年参加中国平安励志计划以来,队员和自己已经在近一年内连续踏足过中国多个城市。项目提供的社会调研资助金则为他们的出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西安交通大学的陕西农担小分队成员在香港大学调研
不仅如此,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人生方向“补充建议”。东南大学的应皓恬原本还在纠结未来升学读研的目标院校,但在这次香港大学的金融政策主题讲座中找到了答案。应皓恬发现,讲座上的港大教授所研究的金融细分方向是自己感兴趣的。港大的学习氛围也是她所向往的,“已经想好,读研就申请这位教授的研究领域。”
携一双平安翅膀,再见广阔明日
如果说一场场区域成果汇报会、全国汇报会促使同学们学会做“真调研”,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活动则为学子们打开了一扇与世界对话的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教授,同时也是励志计划指导专家,亲眼见证了众多同学从“0”到“1”地建立起调研团队、制定周密的调研计划、打磨调研报告等等。
“专业且高要求的中国平安励志计划有效提升了同学们有关行业的专业能力,此次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活动有助于打开学生的眼界。”胡宏兵教授认为,“这样的项目是在扎实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在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活动的尾声,王照进深刻察觉到了自己参与项目以来的变化。自信、主动交流,这是他在励志计划中收获的最宝贵财富。
其他同学也在这里找到了那双带自己飞得更远的橙色翅膀。

励志青年的足迹出现在香港金融业聚集地
翅膀可能不一样,但适合阶段性成长中的自己。
“大学生们思维最活跃,眼光最敏锐,在这次活动中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得到了很好的成果。在各位专家学者的专业评价和细心的指导下,无论结果如何,相信也是同学们人生经历一段特别的呈现。”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表示。
中国平安励志计划激发了青年学子们拥抱世界的期待。中国平安愿意在未来继续与各位励志青年在职场中相遇。
在每年的校招季,中国平安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社会责任,助力广大高校毕业生探寻多元职业发展方向。据悉,中国平安2025春季校园招聘已正式启动。中国平安携手旗下寿险、产险、银行、健康险、证券、科技、平安健康、北大医疗等十余家成员公司,面向全球高校的毕业生展开招聘,提供8大类超2000个岗位,助力广大高校学子探寻职业发展方向。
在中国平安励志计划走到第21个年头的当下,项目通过实地调研、报告汇报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素养实现了完整闭环,闯出了一种新灵感。中国平安励志计划也经历了从过去纯做学术论文到如今做社会调研的迭代更新,以推陈出新的方式回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助力青年开阔视野,在学术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