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能饮料市场,红牛与泰国天丝的商标权之争持续升温,备受关注。此前被泰国天丝坚决否认的50年《协议书》,如今随着其声明态度转变,疑似默认协议真实,这对红牛纠纷走向影响重大,让这场纷争再成焦点。就在红牛市场地位因纠纷飘摇之时,东鹏饮料却在动荡中强势崛起,以亮眼成绩成为行业新星,其发展态势与红牛形成鲜明对比,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趋势值得深入探究。
业绩腾飞:东鹏饮料的市场突围
东鹏饮料在2024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年度营收达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这一数据不仅大幅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也反映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展现的非凡韧性与增长潜力。
作为东鹏饮料的核心产品,东鹏特饮无疑是业绩飙升的引擎。尼尔森IQ数据表明,2024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2023年的43.0%提升至47.9%,连续四年蝉联销量,;销售额份额也从30.9%攀升至34.9%,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东鹏特饮精准的市场定位策略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功能饮料东鹏特饮
东鹏特饮初期精准锁定长时间工作需提神人群,满足了能量补充的刚性需求。随着市场演进,品牌适时调整,以"年轻就要醒着拼"的品牌主张打入年轻消费群体,成功拓宽了受众面。其500ml大瓶装的亲民价格和独特防尘盖设计不仅降低了包装成本,还提升了产品便携性和使用体验,形成了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多年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口号深入人心,品牌与功能性需求紧密绑定,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了C位。
战略布局:多品类发展与全国化拓展
东鹏饮料的成功不仅来自单一产品的市场表现,更得益于其前瞻性的多品类战略布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2024年表现尤为亮眼,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80.37%,营收近15亿元,销售量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6.7%,成功跻身公司第二个十亿级单品。"东鹏特饮"与"补水啦"两大旗舰产品,一个满足提神醒脑需求,一个满足电解质补充需求,有效拓展了不同消费场景。同时,"东鹏大咖"即饮咖啡、"上茶"无糖茶饮等新品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不仅分散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风险,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饮品需求。

东鹏饮料产品家族
截至目前,东鹏饮料在渠道布局上成果显著。通过与超 3000 家经销商携手,构建起一张全面覆盖全国 33 个省级行政区、333 个地级行政区(地级城市覆盖率达 100%)的销售网络,旗下近 400 万家活跃终端网点星罗棋布,无论是繁华都市的商超,还是偏远乡镇的小店,都有东鹏产品的踪迹。这一庞大销售网络有力支撑产品快速触达消费者,保障市场高效流通,精准对接消费需求 。
同时,东鹏饮料在广东、广西、安徽、重庆、浙江、湖南、天津、云南等地战略性布局13个生产基地,形成了辐射全国的产能网络。这种"区域深耕、就近供应"的策略不仅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还大幅提升了市场响应速度,年设计产能从280万吨飙升至480万吨。比如,昆明生产基地的建成有效优化了西南地区的供应链网络,助力该区域市场拓展。
质量立基:东鹏饮料的核心竞争力
东鹏饮料的成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对产品质量始终如一的严格把控,这也构成了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硬件设施上,东鹏饮料斥巨资打造世界一流自动化生产线,融入先进工艺与智能控制技术。例如东鹏特饮罐装时,自动化设备精准控制灌装量,误差极小,保障品质一致。同时,现代化检测实验室配备高精度色谱分析仪、微生物检测仪等仪器,对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全流程严格检测。智能立体仓库不仅提升仓储管理效率,还能依据产品特性精准调控温湿度,确保储存品质。瓶码和箱码追溯系统为产品赋予 “身份证”,便于质量问题的精准追溯与责任划分。

东鹏饮料智能立体仓库
软件管理层面,东鹏饮料构建了严密质量管理体系。供应商准入评审设高门槛,生产遵循保健食品 GMP 及饮料 GMP 要求,成品经多维度检测,形成闭环管控网络。仓储环境严格管理,物流合作伙伴资质优良,保障产品流通不受外界干扰。并且,定期抽检市场产品,收集消费者反馈,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凭借对产品质量的全方位、全流程把控,东鹏饮料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红牛面临商标权纠纷,东鹏凭借核心产品优势、多品类战略、全国化布局以及,质量追求,重塑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格局 。
展望未来,东鹏饮料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细分市场深耕的同时不断创新拓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多元的产品选择,最终实现从中国功能饮料领导品牌向中国领先的多品类饮料集团的华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