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各地要闻>正文

马上消费金融提醒:守护孩子安全,远离电信诈骗黑手

时间:2025-03-19 14:45:56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西乌穆珠沁旗、东昌府、绵阳等多地公安机关通报了多起中小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被骗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在当前电信诈骗高发的背景下,马上消金提醒各位家长,务必警惕诈骗分子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

综合各类相关案例来看,目前诈骗分子针对未成年的电信诈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取游戏皮肤”陷阱

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喜欢玩游戏的爱好,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取游戏皮肤为由,诱导未成年通过加入QQ群等方式领取,随后再以对方是未成年导致资金冻结需要配合解冻否则将立案调查等方式,引导未成年操作家长手机进行银行转账,以骗取钱财。

二、“解除游戏防沉迷”陷阱

此电诈手段依然是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的游戏爱好,宣称可以帮助其解除手机上的游戏防沉迷限制,引导未成年进行屏幕共享以获取家长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实施电信诈骗。

三、“明星发福利”陷阱

诈骗分子伪装成明星助理,诱骗未成年人加入明星粉丝群,声称完成打榜、刷单、买周边等任务即可领取明星签名或其他明星亲签的礼品,诱导未成年进行银行转账等操作。或者在未成年领取所谓签名或礼品后,以对方是未成年导致账户冻结,需要未成年以转账等方式配合解除冻结。

又或者冒充明星的律师,以正在调查该明星个人信息泄露为由,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向未成年发送律师执业资格证、报警回执等虚假证件和文件博取未成年信任后,恐吓未成年须配合调查否则将承担法律风险,诱骗未成年进行修改家长银行账户密码或支付密码登操作,骗取钱财。

四、“红包返利”陷阱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进行诈骗。

面对多类专门针对未成年的电信诈骗陷阱,马上消金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到“四不轻信”和“二保护”,提高未成年的防诈意识。

“四不轻信”: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二保护”:

1、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2、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不仅如此,诈骗分子不仅将未成年人作为目标,还将家长列为电信诈骗和金融诈骗的主要对象。因此,广大家长也需增强防范意识,切实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