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各地要闻>正文

瑞承:本土品牌销量持续飙升,中国汽车市场逆风崛起

时间:2025-03-18 09:07:15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国汽车品牌,曾经的市场,,如今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丰田、大众、本田等中端外资品牌的销量持续下滑,同时,保时捷、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也显著受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吉利、理想等本土品牌的销量持续飙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image.png

  这一销量逆转的根源在于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浪潮。中国汽车品牌成功抓住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机遇,迅速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外国品牌虽然也在努力推进智能化与电动化,但进展并不顺利。例如,大众汽车虽然早在“Together-Strategy 2025”规划中提出了电气化、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巨额投资计划,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image.png

  在软件方面,外国品牌也面临困境。大众的软件子公司CARIAD不仅未能成为转型的加速器,反而因为软件问题导致多款新车推迟上市,并产生了巨额亏损。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在智能化赛道上已经超越了外资品牌,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促进了销量的攀升。

  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除了市场趋势的影响外,也与其自身的策略失误有关。奔驰因为部分车型存在安全隐患而大规模召回车辆,宝马则因为价格策略不当导致销量暴跌。这些负面新闻严重损害了外国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面对挑战,外国品牌开始寻求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大众汽车投资了小鹏汽车,并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还与上汽集团开发新平台,推出智能网联车型。斯特兰蒂斯则与零跑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进军欧洲市场。这些合作举措显示出外国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以及它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迫切需求。

image.png

  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专家预测,国产车在中高端市场的渗透率可能会达到65%,中低端市场更高。尽管外国品牌短期内销量承压,但随着本地化策略的深入实施,降幅有望减缓。然而,能够向外国品牌输出新能源车技术的中国车企并不多见,因此,吸引这类合作伙伴将成为外国品牌接下来的关键任务。

  外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正在发生动摇,而本土品牌则崛起迅速。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合作与创新将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外国品牌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策略,加强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共同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