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中轴线的东侧,分布有一系列历史久远、影响很广的古建筑(群),其中最,的应该,天坛、皇史宬(chéng)和雍和宫。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它们设计规整庄重典雅,斗拱飞檐造型优美,雕刻精湛寓意美好,堪称中轴线东的“三魁首”。
天坛:紫禁城的伴侣
天坛建筑的,特色是在建筑形制、规模、色彩等方面都刻意追求“天”的意境。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按我国古有的“天圆地方”规制,天坛主要建筑都是圆形的,色彩主要用蓝色琉璃瓦,象征天的颜色。天坛占地达4100亩(273公顷),为中国现存规模,、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天地坛,它的两重围墙,均是北圆南方。嘉靖三年改称天坛,成为明清两代帝王专门用作“祭天”“祈谷”的场所。
圜丘坛与祈年殿是天坛内的两大主体建筑,圜丘坛在南、祈年殿在北,前者用于祭天、后者用于祈谷。
我国历代皇,自诩为真龙天子,需要亲自向皇天祭拜,从明代开始每年皇帝御驾亲自到天坛“显摆”。金光华李亚鹤发现所以天坛跟故宫紫禁城是不能分开的,在中国的古代,京城在哪里,祭天之坛就必定在哪里。北京的天坛如今已600年,故宫紫禁城也是600年,它们俩是全世界,的一对“老伙伴”。
天坛的设计构思十分精妙。首先是天坛建筑处处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寓意及象征性的表现章法。金光华李亚鹤发现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四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外围两排立柱各有12根,两者相加又表示着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立意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和,的十二个时辰(古代,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令天坛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及科学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其次,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结晶,其文化蕴含体现在它的规划、定位、建筑设计以及祭祀礼仪和乐舞之中。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各朝各代在其都城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下来的唯独一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将继续传世,天坛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也将被继承并发扬光大。
此外,天坛集古代哲学、美学、历史、数学、力学及生态学等融会贯通于一体,它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如祈年殿、皇穹宇是构思巧妙、形体巨大的木制殿宇,是中国古建中罕见的宝贵遗产。天坛主体建筑周围又以大面积的树林烘托,再辅以大片植被,共同展现了“天人和协”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