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的10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引发了广泛讨论。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这一计划被视为提振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然而,各方经济学家对此计划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一场关于经济刺激计划的辩论就此展开。

刘世锦指出,中国GDP平减指数已连续七个季度负增长,经济面临总需求水平下降的巨大压力。因此,他建议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筹集资金,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这一计划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经济学家滕泰对此计划表示支持,但认为结构上应更侧重于扩大居民消费。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是结构性内需不足,而非简单的外部冲击。因此,刺激计划应更多地用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而非继续扩大投资支出。否则,不仅宏观乘数较低,还可能形成新的供给过剩,不利于持续经济繁荣。

滕泰进一步分析称,当前经济形势比2008年更为严峻。彼时,中国经济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国内投资和消费潜力巨大。而如今,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已过,投资过剩,居民消费不足。因此,推出大规模扩大内需计划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关于10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是否足够的问题,滕泰认为略显保守。他提到,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相当于当时GDP的10%到15%。考虑到当前经济挑战更为严峻,刺激计划规模应达到GDP的10%-15%左右,即15万亿元左右。同时,他还强调,刺激计划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总规模,还取决于资金用途、货币政策配合以及宏观乘数效应。
在滕泰看来,10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应以消费补贴为主,而非扩大投资。他发现金融补贴或消费券能够带来3倍以上的宏观需求乘数,是繁荣市场、促进企业消费的重要切入点。此外,消费作为经济循环的终点和新起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因此,通过消费补贴提振内需、畅通经济循环,是实现经济持续繁荣的有效途径。

然而,也有经济学家对此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继续扩大投资仍具有必要性。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新基建等领域,适度增加投资有助于提升经济活力、推动产业升级。此外,他们还担心,如果过度依赖消费补贴,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等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各方观点如何分歧,他们都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因此,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得失,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10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能否引领中国经济持续繁荣,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在这场辩论中,各方经济学家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的发展动态,期待各方能够达成共识、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