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在福建人民的生命、生活、生产、生意等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贴“福”、祝福、祈福等。福建省委也高度重视中华“福”文化宣传推广,将“福”文化资源转化利用,融入文化强省建设大格局,推动“福”文化品牌共建共享。同时加强“福”文化宣传推广工作。“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福建本土化的彰显。
1月17日,龙岩学院各院系学生共同组成的“福”泽新春,非遗薪传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在陈飞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前往不同地区展开实践活动,为春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福建省是我国唯—一个以“福”字命名的省份,随着时代的发展,福建“福”文化不断走向成熟,并在福建八闽大地形成了多样、鲜明的地域特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实践团的脚步来看看滋润着福建每一寸土壤的‘福”文化吧!
“福”游第一站:(福”字文化)笔尖上的传承
首先团队成员进行写福字,贴福字。这两项是春节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美好祈愿人们以毛笔蘸墨,在红纸上挥毫创作。其字体多样,楷书规整、行书流畅、草书奔放。写福字饱含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承载着福气、福运、幸福等寓意,人们借此表达对未来生活诸事顺遂、家庭美满的向往 。
“福”游第二站:(龙岩闹龙灯)舞动新春的祝福
1月16日,龙岩地区的团队成员深入民间,向老一辈人学习闹龙灯这一古老技艺。尽管冬日寒冷,但成员们热情高涨。他们从基础动作学起,舞龙步伐虽稍显生疏,但眼中满是对这门非遗技艺的热爱与敬重。闹龙灯在永定有着悠久历史,每逢春节,热闹的龙灯表演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风调雨顺。如今,年轻一代的加入,为这项传统民俗注入了新的活力,让闹龙灯在传承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重焕生机。
“福”游第三站:(剪纸艺术)剪出新春的吉祥
当天下午,龙岩地区的团队成员到展览馆学习剪纸技术,剪纸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艺术,起源于西汉,传承至今。它题材丰富,风格南北各异,北方大气粗犷,南方精巧细腻。团队成员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剪纸的含义,春节时,人们贴剪纸装点居所,借福字、花鸟等图案,传递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饱含着团圆、吉祥等文化意义 。
“福”游第四站:(长汀灯盏糕)舌尖上的乡愁
1月17日上午,长汀的团队成员走访街头,学习和了解长汀灯盏糕的做法。长汀人民每逢过年都会吃灯盏糕,它承载着长汀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作为当地传统小吃,历经岁月传承至今,见证了长汀的发展变迁,是长汀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其次,灯盏糕也是长汀人民情感交流的纽带。在节庆或家庭聚会时,人们共同制作和品尝灯盏糕,传递着亲情、友情和邻里之情,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再者,它象征着勤劳与智慧。制作灯盏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体现了长汀人民的勤劳和对美食的追求,以及在生活中积累的智慧。
此外,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长汀灯盏糕是家乡的味道,能唤起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是一份浓浓的乡愁。
总之,长汀灯盏糕在美食的表象之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
“福”游第五站:(永春摸魁字)文化信仰的坚守
1月17日上午,泉州永春的团队成员参与摸魁活动。在永春,春节期间民众前往魁星岩摸魁字的传统也备受瞩目。魁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文运昌盛。新春之际,前来魁星岩的人们络绎不绝,大家有序排队,虔诚地触摸“魁”字,期望在新的一年学业有成、仕途顺利。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不仅是对文化信仰的坚守,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福”游第六站:(宁德糖水)甜蜜的新春祝福
1月17日晚,宁德地区的团队成员向家中老人学习制作了糖水,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春节喝糖水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寓意,糖水味道甘甜,春节期间饮用,人们借此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甜蜜、幸福美好的向往 ,希望日子如同糖水般甜滋滋。糖水中有大枣色泽红润,寓意红红火火,象征新的一年生活充满希望、事业兴旺;有花生具有多子多福含义,祈愿家族人丁兴旺、香火绵延。二者搭配,是对家庭和生活最美好的祝愿。春节期间坚持这一习俗,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让后代铭记先辈传统,维系文化根脉。
“福”游第七站:走进社区送温暖
1月17日下午,长汀的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福”文化慰问活动,增进邻里之间对“福”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福”游第八站:(展望未来)让“福”文化绽放新光彩
展望未来,“福”泽新春、非遗薪传的实践团队将继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他们计划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形成 一套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与模式,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推广与应用。
同时,他们还将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工作。他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福”文化等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 精神支撑与文化动力。
团队成员借助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深刻感受到福文化的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团队成员认为应该让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相信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福泽每一个中华儿女。
文:林靖婕,李锦玉,傅兴啸
图:林靖婕,李锦玉,傅兴啸,高瑜婕,林俊利,姜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