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由古代,宫苑建筑、古代,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自去年起,就有一批志愿者拿着手机行走在北京中轴线之上,拍照记录各处的遗产情况。他们就是“数字打更人”。据悉,“北京中轴线数字打更人”项目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等共同发起,旨在鼓励公众通过“云上中轴”小程序,用数字化的方式对中轴线遗产进行巡检巡查,让文化遗产保护更好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
7月28日,为庆祝北京中轴线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京钟鼓楼开展了两场“数字打更人”钟鼓楼沉浸式剧情研学活动。孩子们身穿“打更”披风,走进北京钟鼓楼,深入探索钟鼓楼及北京中轴线所代表的历史文化,身体力行地继承“打更人”使命,保护中轴线。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拿着手机,巡查鼓楼院内以及外墙8处中轴线遗产界桩的保存情况,实地学习遗产保护与巡查的相关知识。
“北京中轴线是城市之脊,也是文化之脊、发展之脊。保护北京中轴线,保护老城,也是在保护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主办方表示,希望更多人加入“数字打更人”队伍,一起用数字记录、用脚步丈量、用现代的方式守护中轴,发扬传承中轴文化。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