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不仅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软实力”,也是推动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硬准则”。
近年来,我国ESG发展步入“快车道”,但问题也依然显著。ESG“信披”质量普遍不高,ESG评级服务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自律机制,实际投入ESG投资的资金规模占比较小,构建健康的ESG生态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2024年7月25日,由南方周末主办、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承办、,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三届ESG发展论坛在广州顺利举办。本届论坛以“共建ESG生态”为主题,以趋势、洞察、成果发布、圆桌对话四个单元展开,邀请国际机构、ESG投资机构、第三方评级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代表,一起展望ESG发展的趋势,剖析ESG发展面临的挑战,探讨构建健康的ESG生态的路径。
南方周末报社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长姚伟新出席论坛并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共建一个健康的ESG生态圈,需要政府、行业组织、高校与研究机构、企业、媒体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大工程。从聚焦CSR,到搭建上市公司ESG风险预警平台,再到延展出独立的ESG专题论坛,南方周末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记录者和理念传播者,更是实践者、推动者和链接者。南方周末期待与社会各界一道持续努力,为更多企业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道路。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ESG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王鹏程分享了国际ESG新规及发展趋势。他认为ESG发展将呈现出从标准林立到相对统一、从各说各话到使用通用语言、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从自愿鉴证到强制鉴证的四大趋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分享了ESG信息披露中存在的漂绿现象,并结合欧盟和美国的经验,对中国ESG的漂绿监管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健全对ESG评级活动的监管,推动立法来健全ESG监管政策,压缩漂绿的灰色空间;统一ESG披露标准体系,挤压漂绿的选择余地;健全对ESG评级活动的监管,展本土ESG评级服务体系,抑制漂绿数字游戏;健全对ESG评级活动的监管,增强公众意识和消费者教育,强化漂绿的社会监督;运用数字科技,夯实漂绿防范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分享了ESG评级与企业表现关联度的洞察,对企业如何利用ESG评级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孙孝文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ESG评级观察报告(2024)》。该报告对我国ESG评级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ESG评级存在评级结果的透明性和可用性不足,数据质量不高、评级方法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他还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华环保联合会正在开展的《企业ESG评价机构规范》团体标准的筹备情况。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ESG管理部总经理刘军则立足欣旺达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分享了企业应对外部ESG监管要求、提升自身ESG实践的做法。
南方周末研究员李嘉诚以《从谴责到监管--2023年反漂绿行动观察》为主题带来分享。他指出,荷兰、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中国等在近两年不断推出针对漂绿的新规,监管、诉讼也大幅增加。欧盟和澳大利亚的官方调查显示,超过50%的绿色产品宣传有漂绿嫌疑。另外,根据南方周末的调研只有55%的消费者自认为可辨别漂绿。
,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发布了ESG信息披露标准与评级体系本土化创新研究的成果;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邹贵林推介了《电力工程项目ESG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在圆桌对话环节,在南方周末研究员胡启元的主持下,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白虹、天风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嘉士伯中国企业事务副总裁谢夷、京东集团ESG负责人李怡、晨星Sustainalytics大中华区市场主管朱碧莹,围绕“构建ESG生态”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外,论坛对过去一年在ESG领域有突出表现的企业、机构、案例等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