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各地要闻>正文

探索艺术家恩和的艺术轨迹:从生活出发,走向内心与自然之旅

时间:2024-07-01 15:24:01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恩和,1961年出生于中国内蒙鄂尔多斯,1986年毕业于,美术学院。恩和的性格,正如他的名字一般,平和且随和,这种性格深刻地塑造了他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态度。在他看来,画画的本质在于简单与纯粹,无需过分学术化或复杂化。对他而言,只要有一部分人能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到其中的美好,便已经足够。这部分人包括他的家人、朋友和藏家,他们一路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蜕变,也愈发能体会到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重以及知足感恩的生活态度。

  恩和并不为当代艺术市场的喧嚣所动,他更专注于自己在不同时期绘画中笔触的变化与成长。他不在意外界的指点和评判,只关心自己的作品能否得到他心中那部分人的认可与共鸣。这种态度,宛如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自由而坚韧,不受外界束缚。

  他深知艺术市场的脆弱与变幻莫测,就像草原生态一样需要细心呵护。因此,他选择以“游牧”的方式与“艺术草原”和谐共生,既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又尊重并适应市场的规律与变化。这样的恩和,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艺术的真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80年代的,美术学院招生规模相当有限,每年仅招收寥寥数人,且采取画室轮流招生的方式。恩和这一届的油画系一画室,仅录取了八名学子,随后的一年则是二画室的招生年份,一画室暂停招生。当时,能够考入央美确实很难。恩和所在的这一届一画室中还有一位女生,但她在入学仅一年后便因病休学,因此,最终剩下的七名学生均为男生。

  那时的学习氛围相对宽松。学校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体验各地的风土人情。为此,学校会开具介绍信并报销路费,让学生们能够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实地体验。归来后,学生们需要提交一份创作作品,同时还要上交写生和速写作业。为了确保体验的多样性,学校规定每个人的行程路线不能相同,必须独立行动,尽管路线可以有部分交叉,但整体上必须保持独特性。如果算上暑假的时间,学生们有时能在外地停留长达三个月之久。

  在学校期间,有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那就是前往北京医科大学进行人体解剖实践。学生们需要亲自动手,深入了解每块骨骼和肌肉的作用。回到学校后,他们还需将解剖过的骨骼和肌肉准确地绘制出来。这种将实践与绘画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在写实绘画的教学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在央美他们成立了一个很出名的“酒协会”。在这个协会里,按照能喝的程度进行排列,并赋予相应的封号。其中,“酒圣”是,封号,代表着,的酒量,而恩和便是这个封号的拥有者。紧随其后的是“酒仙”、“酒翁”和“酒鬼”,再往下则是“酒瓶”、“酒杯”、“酒盅”等封号。每当聚会喝酒时,排位较低的人便要请客。这个“酒协会”在当时可是名声在外,无人不晓。

  毕业后,恩和原本被分配到北京崇文区的一家报社工作,但后来家乡内蒙来要人,他便回了内蒙。然而,只待了半个月,他便发现根本呆不住,于是又返回了北京。后来恩和进入了西单民族文化宫的民族画苑,这是当时北京仅有的三家具备买卖作品资格的“画廊”之一,其他两家分别隶属于中国美协和北京美协。

  然而,在画苑的工作并未能让他安于现状。他总是想着往外跑,跟着,戏剧学院的朋友们去拍电影、跑龙套等。那段时间,恩和也曾做过出国的准备,已经拿到了德国奥尔登堡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但因儿子刚刚出生不久,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

  后来,民族文化宫换了领导,他也随之辞职。之后,恩和跟着,电视台的潘霞到外面去拍片子,正式踏入了演艺圈。他对电影的兴趣极大,这也算是他圆梦的一种方式。到了1992年,无锡影视城修建时,恩和被邀请到那里的欧洲影视馆担任总设计。那段时间,他挣了不少钱,也买了车,在同学中也算是先富起来的人。

  在创作风格上,恩和早年以写实为主,这也是因为他在央美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深入锤炼。然而,后来的风景作品逐渐转向了抽象,这种抽象并非冷抽象或热抽象那样明显,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意境和画面的感觉上。这一系列作品被命名为“记忆系列”,其中《黄色记忆》关注的是沙尘暴,《红色记忆》则文革时期相关,《绿色记忆》则是对环境保护的深刻反思,而《蓝色记忆》则表现了海洋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随后,恩和开始更多地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例如《鄂尔多斯新娘》、《饥饿的小鸟》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对这种创作手法的独特理解和运用。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以摇滚为题材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他的创作风格。

  在央美上学时,恩和的班主任吴小昌曾对他说:“东西方的艺术审美就像人类发现大地原来是个球体,走着走着就回到了曾经的出发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盛行古典画风时,东方却是盛行写意风格。我觉得画画就是为了好看,像目前这批大画就是为了大众喜欢,为了大众意义上的好看。现在大众审美和理论脱节得严重,走得太靠前了太多人理解不了就失去了很多意义。”

  至于“骆驼王”这个称号,是因为恩和后来一直专注于画骆驼,而且他的作品数量非常之多。渐渐地,藏家们给他起了这个称号,观众们也欣然接受。恩和自己也觉得这个称号挺好的,因为每一批骆驼作品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和挑战。这个称号并没有影响他其他的创作,他确实是因为喜欢骆驼这种动物才开始画的。但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成吉思汗》这幅巨作,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进行绘制,并在此之前进行了好几年的资料准备和推敲研究。

  在骆驼系列的作品中,恩和更倾向于小尺幅的骆驼肖像系列,这一系列的创作过程中,对于笔触、色彩以及感情的运用都感到相当自如。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一系列作品十分易于接受,骆驼的年龄、神态以及情绪都表现得十分直接,大家都能看得懂。而对于那些会画画的人来说,他们在欣赏这一系列作品时,也能从技术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这一系列作品可以说是恩和的得意之作。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风景和人物一直是油画的主流载体,而以动物为描绘主体的作品其实并不多见。在恩和的创作过程中,根据动物进行创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如果说有什么难画的,他认为还是人最难画。他说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是你已经把人画得很好了,然后只需要让人弯腰趴下,当成动物来画就行了。因为人在直立行走之前也是动物,只是经过进化之后才站起来的。所以,画动物的时候,你只需要让人弯腰趴下,然后在人的结构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比如腿骨拉长一些,皮肤上再加上毛,这个结构是可以类推的。因此,对他来说,根据动物进行创作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