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语言能力关乎国际传播建设。当下,我国的语言能力尚不足以满足我国的国际传播需求。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李宇明教授表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80%的信息由语言文字来负载传递。国家的语言能力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要善待语言学人才和语言人才,努力提升公民的语言能力,提升国家的语言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我国国家利益遍布全球之际,国家在维护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海外侨民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全球语言的数量、完善的人才储备和应急使用机制,是否构建了强有力的语言保障体系。
李宇明教授介绍,国家语言能力,就是国家处理海内外各种事务时能否得到及时的、合适的语言支援。中国是语言大国,也是外语学习大国,但却是一个语言能力的小国,世界最重要的语言约20种,各地、各领域较重要语言200种(使用人口400万),学术研究有7000种语言,而目前我国只具有100余种的语言能力。
在传神语联创始人何恩培看来,作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域——翻译行业亟待重塑。“随着场景应用的多元化转变,以及翻译数量爆发式增长,传统的语言服务模式、处理速度及处理流程正面临着的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的机遇。”何恩培表示,当下的翻译行业必须协同起来,建立语言服务行业的基础设施平台,形成统一翻译的标准、体系以及规范,专业的去对外传播,使得思想、意图和目标得以完整的表达,且深入人心。否则会出现不同的翻译语言,给对外传播造成诸多不确定性。
“语言能力的缺乏意味着在沟通时不能达到深入人心的传播。”何恩培认为,国家提升语言能力建设必须将语言学家以科学家身份对待,培养使者水平的翻译家,让国家的意图宗旨完整的传达给对方。
何恩培指出:“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语言能力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双面的,需要提醒的是,各个国家不能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而丧失对语言专家的尊重,没有好的语言专家,语言能力建设只会越来越糟。”
传神语联通过建设语联网平台,让人类译员的翻译成果得到有效保护。从过去翻译成果一见光就失去所有权,到数字时代将翻译成果 IP 化、价值化。好的翻译成果是金句,是译员智慧劳动的成果,但目前一旦译文交付或者发表,再好的金句就成为公共资产,任人使用。而当语言信息资产通过科技技术加以确权,则成为译者的永恒数字资产,其未来可以根据其他人的使用频次进行资产价值回报,让译员价值得以更好的提升,同时促进译员创作更多好的翻译内容。
培养、造就、储备一批新时代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必将推动共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