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人工作室成为当前工艺美术领域创作主体的背景下,什么样的传承方式才是更适合的?在陶都宜兴,师徒之间“授之以渔”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模式依然盛行不衰,资料显示几乎每位,、省级大师或陶瓷名家都以收徒授徒形式实现艺术基因的延续。5月19日,由宜兴方井紫砂董事长徐建元先生主持,年近八旬的紫砂艺术大师程辉先生再次举行收徒仪式,两位新弟子庄重地递上拜师帖,并向师父、师母敬茶,正式成为程辉大师第十九、二十位弟子。程辉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工艺美术领域也在发展和进步,但中国源远流长的师徒传承关系,却仍然适合当代工艺美术领域的技艺传承。
程辉,字润年,生于 1944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紫砂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家标准《紫砂陶器》(GB/1989)起草人,《宜兴紫砂泥料标准》制定专家组组长。 1981 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员, 1989 年评为工艺美术师, 1993 年评为,工艺美术师,2005 年被评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 年获得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
说到传承,就不能不提“紫砂一厂”和“紫砂七老”。“紫砂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简称,建于1955年,但实际上从未正式定名“紫砂一厂”。这个紫砂“,”级的地方,当初由吴云根、裴石民、任淦庭、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大老艺人(号称“紫砂七老”)集中当时民间制壶和陶刻的紫砂艺人一起成立的,历时40余年,从“七老”开始就是师父带徒弟、徒弟再收自己的徒弟,以这种方式培养了大批紫砂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和,工艺美术师,创作制作的紫砂精品更是层出不穷,可谓几百年来紫砂最辉煌的时期,直到 1997 年结束国营改制为民营。
程辉紫砂生涯的开始,也正是得益于紫砂一厂与其师徒传承的模式。程辉年仅15岁的时候就成了宜兴紫砂工艺厂的一员。程辉先是跟唐凤芝先生学做“鱼化龙”壶,后跟随吴云根(1892-1969)先生。吴云根位列“紫砂七老”之一,是紫砂领域不朽的丰碑,紫砂艺术,时代的,之一,其作品风格朴实稳重,光润内韵,擅长筋纹器制作。吴先生一个班有十多位学生,数十年过去,他们大多都已成为大师级人物,如何挺初、吕尧臣、汪寅仙、吴震、储立之、鲍志强等,以及程辉自己。
大师培养大师,他们的成功,与吴云根先生对紫砂艺术的传承倾心尽力、毫不保留的培育精神是分不开的。
程辉先生曾长期担任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所长,成为继顾景舟、汪寅仙之后的第三任所长,于2004年退休,然退而不休,始终无法割舍与紫砂的情缘,把自己大部分的退休生活又献给了紫砂教育和技艺传承。他受宜兴方井紫砂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元先生之邀,担任宜兴方井紫砂文化城艺术总监之职,并主导方井紫砂培训学校的创办和教学培训工作。至今,方井紫砂培训学校已有230多位学员结业,各自圆梦紫砂艺术之路。
程辉生于宜兴蜀山脚下,祖上吃的就是陶瓷饭,本人亦以传承为己任。夫人朱金华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曾随伯父朱可心老艺人学艺。其子程曙除跟随父亲精研紫砂技艺之外,还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陆君,所制紫砂作品颇显功底,为收藏界所谈识。程辉、程曙父子工作室守愚斋,既是父子二人艺脉相承、薪火相传的地方,又是二人作品展示、与外界交流的地方。最近,全新装修的“程氏紫砂艺术馆”开业,更成为程辉、程曙父子展示紫砂艺术和技艺传承的专门场所。
与父亲敏思雄辩,宛如一部行走的“紫砂史”不同,儿子程曙性格温和内敛,藏敏于心,守拙若愚,但其对紫砂艺术爱之深,尤胜乃父,除了打泥执壶,再无其他爱好,常常能够在工作台前一待就是十数个小时。 程曙的技艺,除了有恩师教诲,亦离不开父亲的悉心指导,可谓既有家学的基因,又有新鲜的血液,道路上也是既守传统,又创新意。
程辉从不吝惜分享和传承自己的技艺和经验,算上新拜入门下的两位弟子贾丙英、马玮,程辉共计收了20位弟子,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给予了专业技艺和艺术修养的精心指导,使他们各自在紫砂艺术上皆有所成,至今,弟子中大部分已经是,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其中佼佼者如扬维高、邵国锋、张国良、周鸿翔、孙建芳、何其仙、谢芳、金静波、潘旭东等,皆已成名多时,获得创作界、收藏界广泛认可。
在程辉的两位新弟子中,马玮是宜兴本地人,从小就对陶瓷文化耳濡目染;而来自安徽阜阳的贾丙英,作为一位“新宜兴人”其与紫砂的缘分则颇有故事性。2006年左右,刚刚 16 岁的贾丙英和表妹一起,从老家安徽阜阳来到江苏宜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当学徒工,包吃住,但工资很低很低,只有2000块钱一年。贾丙英学的是紫砂刻绘,在制好的紫砂坯体上刻字,或浮雕图案。
后来,贾丙英与同样是紫砂学徒工的金家棋恋爱结婚,又一起在出租屋里钻研紫砂技艺。那个时候,金家棋、贾丙英小夫妻两个每天下班回来之后,回到出租屋里再继续加班,一起做。那些苦并幸福着的日子,是他们毕生难以忘却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几乎每天到夜深,遇上赶货的话,到凌晨两三点的都有。冬天的江南,气温虽低不过北方,但是裹挟着西太湖水汽的湿冷,却是“伤害性极强”。为了抵御寒冷,他们一层层把自己裹紧,小炉子上煮上一包冒着腾腾热气的泡面,在午夜时分,是两个人的专属幸福。
后来,贾丙英与金家棋共同开了金英紫砂工作室,是工作、制壶的场所,也是售卖紫砂壶的小店。贾丙英白天待在自己的店里,边经营,边做壶,而晚上则常常到其他老师工作室学习和请教,生活辛苦,日子平和。但是贾丙英感觉,她的作品在从“器”向“艺”突破之中始终差了一点,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差别,关乎火候、气韵、底蕴等颇为“玄奥”的东西,而这些欠缺共同指向了,的解决方案:名师指点。
最终,程辉大师被贾丙英的感人经历和进取精神打动,答应收她为徒。程辉认为,他收徒首先看重的是人品,贾丙英身上有一种很宝贵的淳朴气息,再加上她的安静性格,使他很容易做出收徒的决定。程辉还认为,贾丙英的个人工作室模式,是当下社会主流的紫砂行业形态,这种形态之下的技艺传承,师徒之间的传帮带是不可替代的传承模式,且更容易沉淀艺术基因,形成艺术流脉。(且久者 夏春 高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