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23年年初的冷清,家居建材卖场久违地迎来热闹时刻。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家居建材卖场发现,除了传统的折扣补贴、满额赠、抽奖之外,商家还通过新店开业、落地活动、业主团购会、“以旧焕新”“,”等各种形式来招揽更多人气。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的复苏,家居建材卖场企业今年的营业额、利润等状况有望比去年好转。
家装需求重提日程,卖场人流明显增多
“前两日客流更多,都忙不过来。”一位卖场促销员一边向记者说道,一边频繁低头回复手机里的客户信息。此时正值2023年5月的第,,卖场里人头攒动,客户围坐在洽谈家居购买事宜,走道一旁粘贴的宣传横幅写着“满1万返1千”“大放价”等广告标语。
除卖场促销优惠活动之外,不同家居品牌也互拼促销手段,纷纷拿出特定款式商品、优惠套餐,甚至举行业主团购会、焕新开业等活动吸引消费者的眼光。另外,智能家居、智慧家装等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心水”选项。商家推介销售时,均把智能、便捷、省心等产品或套餐特点作为主打卖点进行销售。
不过,有部分走高端路线的家居品牌称,尽管适逢节假日,其销售仍如往常一样,并没有较大变化,且不推出大型促销活动。“客户大多较注重线下沉浸体验,反而更愿意错峰时间过来尝试新品。”
有消费者亦表示,“五一”假期的卖场折扣优惠多数采取返券方式,诸如消费到一定额度再返还相应价值的消费券,更多是一种引流手段且持续时间较短,未必就比真金白银降价实惠,不急于一时下单。
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但家居消费有滞后
从市场整体来看,家居消费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家装需求。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2020年家装需求呈上涨趋势,2020年后有所下降,随着疫情管控逐步放开,家居装修市场也会得到恢复,预计2023年家居家装市场规模约为2.85万亿元。另据《2023中国春季家装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今年春季,超五成人群有家居家装消费计划,消费者对家居品质要求进一步提升及改善型装修需求日益增多。
在过去的2022年里,与居住相关的商品消费需求(包括家用电器、家居、装修等)不振且增长后劲不足。今年以来,商务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消费,包括针对家居家装消费发展新情况、新趋势,研究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恢复扩大传统消费、创造培育智能消费,全力稳住消费的基本盘。
有行业人士分析,加大家居消费支持力度多表现在消费补贴上,例如围绕消费需求升级、下沉市场等方面,结合推动绿色环保节能智能家居商品的消费补贴。从行业更大角度来看,家居消费的恢复和提振,仍需要房地产市场尽快重回合理运行的轨道。
华泰证券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也指出,今年一季度终端家具零售温和复苏但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主要系家居消费具备一定滞后性,即在引流蓄客、设计下单、工厂生产、发货安装、确认收入等家居消费环节,消费场景复苏带动的客流增量未完全转化为一季度需求,但有望继续在二季度得到转化。
“船大难掉头” 企业转型自救不易
事实上,以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为代表的卖场都在自身主业之外开辟“新航线”,包括向中高端路线转型、加快线上线下渠道数字化建设等。
此前,在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中,红星美凯龙也给出明确的布局思路:公司将主力品类持续延伸至十大品类,加大主题馆打造,以期快速抢占所在市场里中高端市场的消费者心智,以及挖掘和引入智慧电器、餐饮等中高品类,打造多业态融合。
居然之家则持续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发力,于2021年6月推出数字化家居产业服务平台“洞窝”,围绕产业服务平台拓展设计、装饰、智能家居、物流配送、到家服务等线性服务。相应的,企业加大了对“洞窝”数字化研发的投入。2022年,居然之家的研发费用为3668.92万元,同比增加2369.41%。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述企业近年来尝试不断,亦难逃“船大难掉头”之痛。从历年的财报数据可见一斑。梁振鹏对此分析,与电器实体卖场遭遇的发展困境相似的是,这类流通企业在向线上转型时,难以同时兼顾线下实体卖场发展。“企业走电商路线,首先要考虑到线下的客流量问题。而卖场的人工、房租、水电、物业等各类经营成本昂贵,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的转型困难。”不过,他也提到,随着经济的复苏,家居建材卖场企业今年的营业额、利润等状况有望比去年好转。
(眉山博美云商欧洲城实景图)
眉山博美云商欧洲城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不断对供应链进行深度整合建设,与传统的家装企业、生产商、品牌商、流通商、互联网家装企业等优质平台建立长期深厚的战略合作,形成定制生产、加工、仓储、配送、安装、维修等的一体化服务,快速跟上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凭借高效协同的强大供应链整合,极大提升了商城的运营效率,扩大了商城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