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各地要闻>正文

解构“光良酒”:用户逻辑与渠道动力学

时间:2022-10-20 15:06:26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光良的“不装”,是属于白酒的坦诚与自由。

  文|云酒团队(ID:YJTT2016)

  光良上市的第三年,行业内关于它的赞誉很多,同时某些对其误解和不解却也不少。

  “这又是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光瓶酒品牌”“光良到底是怎么做的”“光良提出的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不装’”“为什么是‘不装’”……

  相比以往,光良酒业首席品牌官赵小普近期在行业露面的频次明显增加,并开始持续向行业输出“光良经验”和“光良价值观”。如果以前对光良的解读还不够清晰和全面,那么赵小普的阐释则梳理出一个完整的光良逻辑闭环。我们发现,光良的一切动作其实都在这个闭环之中,环环相扣。

  如此,上述问题也就有了清楚的答案。

  当光良已经可以开始作为分享者,向行业讲述自己的经验,这也从侧面说明,光良或多或少已经让白酒行业发生了些许改变。

  ▲赵小普

  ❶重读光良逻辑

  光良的诞生,有两个时代背景。

  其一,作为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30-50岁人群接触新兴互联网环境的时间更长,对数据也较为敏感,要求高信息透明度,看重自主感受;其二,白酒自用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尤其受疫情影响以来,自饮市场明显扩大,自己独酌以及和家人朋友小聚,自然更看重里子而非面子。

  两个大背景,造就了这个时代,的营销法则——“坦诚相见”。

  所以才有了光良开创性的“数据化白酒”和“数据瓶”,数据化的品质表达本就是一种坦诚相见,而这也符合上述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小闭环。

  基于此,光良选择用“不装”来表达品牌的核心价值,而“不装”具有双关含义。

  一是产品“不装”,好酒也可以破除格式化、程序化,实现去包装化,并且可以“把成分写在脸上”;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装”,这是自用场景的基础。为此,光良找到了最不装“拳王”邹市明担任其品牌形象代言人。

  赵小普表示,光良在对消费者进行调研之后总结出来三个词:“成分党、去包装和无压力”。这其实就是对“不装”两层含义的凝练。

  ❷将“不装”进行到底

  光良的不装,实际上是同时贯彻产品、用户和行业的。

  首先在做产品的逻辑上,光良被称为“成分党”,这种把成分直接呈现出来的方式,其实是光良尝试用现代化语言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如同现代人买手机看重配置、买衣服看重布料成分、买护肤品看重化学成分一样,现代人买酒其实也看重成分,但是大众价位段的光瓶酒,极少向消费者展示这一点。

  这也回答了开篇的第一个误解,光良并不是面向年轻人,而是面向现代人。

  其次在用户端,赵小普直言,“我们是没有历史的,光良的文化就是没有文化,只讲酒本身其实是很省力的事情。”

  不讲历史、不讲包装、不讲面子的光良用轻松、舒适的方式做酒,用户喝酒自然就没有限制,其向消费者传达的品牌文化就是自由的喝。

  今年,光良携手搜狐启动青幕计划,以其监制的首部微电影《一杯》来致敬自由喝酒,在日前获得青幕计划最佳剪辑奖。

  ,在行业层面,分为经销商和消费者。

  光良在选择每一个经销商时,都会做背景调查。“白酒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任何一个经销商朋友选择做我们产品的时候,逻辑一定不是奔着快钱来做,希望我们之间有更长远的合作。”

  所以光良和经销商的沟通,更多是双方的坦诚相告。

  对消费者而言同样如此,但这里和前述用户有一个递进关系。光良以“不装”的态度面向所有消费者,对消费者开诚布公,这是产品层面的价值观。

  当消费者成为光良的用户之后,则是希望用户与用户之间不必装,实现轻松、自由的饮酒氛围,这是品牌层面的价值观。

  可以发现,光良诞生的背景决定了“不装”成为其核心价值,而其产品理念、用户理念、市场理念包括营销动作,都能围绕这一价值实现逻辑自洽。

  ❸光良改变了什么?

  这套光良逻辑,已伴随着光良品牌的壮大,逐渐成为酒类行业变化的一份新动力。

  一是光良构建了光瓶酒新的话语体系。

  光良用不同的方式来做光瓶酒,告诉大家,光瓶酒还有新的可能性。

  过去,光瓶酒这个品类的名称,就限定了其所针对的消费者群体和消费特性——便宜大碗,求量不求质。但光良却告诉消费者,光瓶酒也可以是纯粮固态酒,其定位于“国民自用酒”,上至千元档高端酒消费群体,下至十元档,都在光良的目标范围内。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曾做过一次消费群体调研《谁在喝光良》(点击链接阅读原文),事实证明光良人人都适合喝、人人都愿意喝,它可以连接起所有用户。近两年的“光瓶热”,光良是制造者之一,也是主角之一。

  二是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白酒行业现在最常见的两个词,一是品质主义,二是体验营销,但实际上这样的品质表达消费者不一定听得懂。光良所做的,就是完全站在用户角度出发,来构建自己的表达体系。

  “就好像是消费者拿着我们的手,设计了我们的产品,拿着我们调酒师的手去酿造了我们的酒。”赵小普说道。

  这不止于前面提到的“成分党”。再举个例子,今年新上市的光良 59PLUS以及光良 59PLUS×敦煌博物馆联名限定款产品,用PLUS作为后缀,英文对传统白酒而言是种叛逆行为,但在消费者的认知中,PLUS就等于产品升级,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是新的渠道动力学。

  在光良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围绕它的标签是“铺货”,是“动销”,渠道动力成为光良的一大优势。实际上,光良最初用的方法很简单,一是不压货,二是建立社群,通过对终端店老板的返利,让他们主动成为光良的推销员。后者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光良之前,却没有酒企重视这一颇为有效的动销模式。

  当然,后来这逐渐成为光良和经销商、经销商和终端、终端和消费者的稳定、长期的渠道链。

  作为白酒行业的一块小小拼图,光良以自身力量让行业有了一些变化,并且推动光瓶酒板块往前迈了一步。

  或许相对于体量庞大、体系复杂的白酒行业而言,这种变化不够剧烈,这一迈步也不算大,只算得上“时代的一粒灰”。

  但横向看,这样的成就其实已经是初创企业很难攀登的“一座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