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晚10点,深圳音乐厅演奏大厅,《敦煌·慈悲颂》,一个音符结束。掌声如潮,欢呼与叫好,与场灯一同亮起来。不少人站起身。没有人愿意离开。
现场很多观众是冲着敦煌来的——
“我是很多年前跟师兄好友穿过千里戈壁到过敦煌,被震撼过,昨晚看了谭盾大师的旷世巨作,透过音乐又仿佛看到了那一幕幕古老壁画,再一次被震撼了,再一次感受到了爱、善、平等、安详和宁静,整个人都被幸福和温暖包裹着,一次,的体验,为谭盾大师点赞!感谢音乐家们带来的视听盛宴!感恩!”
90后的表达更有时代感——
“从在关山月初识敦煌,莫高窟又见敦煌,到今日再听谭盾的敦煌,感叹千年一瞬,失落的文明如失散的珍宝。如果说莫高窟是个魔法世界,那么谭盾,是个邓布利多级别的大神,菩提飞天、九色鹿、雨天论禅、阳关离别……给人一口气读完6本哈利波特的爽感。”
独唱演员轮番出来谢幕。谭盾小跑着上了舞台,和大家一道举起双手。
他们身后的乐团、合唱团,也都兴奋地站着,脸红红的,或抱着乐器,或举起弓子,或使劲鼓掌,一个个都是一头热气蒸腾,骄傲地笑着,像刚刚得了老师表扬的调皮学生。
谭盾把与甘肃兰州交响乐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的合作,理解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召唤”,他认为,《敦煌·慈悲颂》的故乡在甘肃,甘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端口。关于“丝绸之路”,我们能看见的东西已经很少,但是在敦煌,历史不仅看得见,还能听得着。他与这两个团才排练了两天,就惊呼:你们要吓死我了!进步这么快!这么下去还怎么得了!
甘肃兰州交响乐团和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的成员都非常年轻,大多是兰州本地人。谭盾评价说,他们就像是从壁画上走下来的人,带着壁画上的仙气儿,天生有股敦煌的味。
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听着《卧虎藏龙》音乐长大的
这些孩子很多都是听着《卧虎藏龙》音乐长大的,能与谭盾合作,一个个都兴奋得不行。为了熟悉作品,第一次排练,谭老师带他们从打拍子开始,然后练习呼吸,体会从室内乐到交响乐的不同,启发潜能听觉,启发对音色和节奏的追求。
课间,谭老师去看他们的乐器,与国外名团的没法比,看了让人心疼。排练两次以后,层次感出来了。再演两场,弦乐合奏出来,声音温暖干净,如同被大雪覆盖的莫高窟。到深圳的这一晚,状态达到历史最佳,不是奏乐,而是演奏,真正在舞台上学会了“表演”。
甘肃兰州交响乐团解锁了表演技能
《敦煌·慈悲颂》原本有很强的故事性。作为兰州人,平时出门总要被人问敦煌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淌在他们血液里的,就像方言。只不过这回,他们是用乐器来表演,因此,如何不是从里到外透着喜滋滋的骄傲?如何不是要把背挺直了,把头仰过去,满脸的沉醉?声音里那种眉飞色舞,活灵活现,画出了旋律的戏剧性和丰富色彩。
从此,这些吃牛羊肉长大的甘肃人,奏出了巧克力与香槟的味道,把来自甘肃的古丝路文化,复活出东西文化合并的,。
谭老师吃了六碗牛肉面,指挥起来完全是甘肃的气场
为什么会这样?谭盾解释:因为走心。慈与悲,两个字都要带心。
合唱团也是,一开始唱得无比虔敬,无比单纯,前面几场,吐字都带着青涩,怯怯地一个字一个字咬住,再吐出来,像恭恭敬敬的工楷,不敢连笔。到了深圳这场,便有行云流水的顺畅了,却并不油滑,更打磨出朝圣的纯净。如果说,敦煌壁画上的乐器,在制作上或许难以完全复原旧制,但是甘肃人唱歌的声音,却真是可以理解为“敦煌之音”的。
难怪观众赞叹:终于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敦煌声音!
把甘肃兰州交响乐团和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带到南方,带往全世界,在谭盾看来,是黄河交给他的历史任务。这个团队里,有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最受瞩目的25位中国人”的,男中音歌唱家王云鹏;有荣膺“CCTV光荣绽放”的中国十大青年女中音歌唱家董芳;有,包揽了国内所有重要声乐大奖赛金奖的大满贯得主、,男高音歌唱家王传越;有被多家欧洲权威音乐机构称为有着“银铃般音色的中国女高音”郭森;有,藏族原生态女高音歌手泽仁央金;有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原生态呼麦男低音与古代奚琴演奏家哈斯巴根;以及曾获得“星星火炬杯”民乐特级金奖及舞蹈金奖的舞者陈奕宁等,的表演艺术家。文化需要传承,从传的那头带来的韵律和底蕴,给承的这边留下无限大的空间,这种文化的感悟和共振,正如流水、如薪火一样,在一站一站地传递。
丝绸之路上,我们与甘肃心心相映
敦煌故事,甘肃之声,《敦煌·慈悲颂》为丝绸之路的文化,描绘出听得见的未来。作为丝路重镇的甘肃,拥有兰州交响乐团与兰州音乐厅合唱团,也将在谭盾带领下,走出一条声音的丝路,一条中国未来的文化之路,光耀世界。
《敦煌·慈悲颂》巡演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韵洪传播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听音寻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共同承办,2021-2022年规划演出城市包括:南宁、泸州、成都、南京、杭州、唐山、保定和重庆等地,首席合作伙伴泸州老窖·国窖1573一如既往,全程鼎力支持,一起用音乐让世界品味中国。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