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各地要闻>正文

大国酱乡·中华匠艺 | 一幕一灯一皮影,三尺戏台话匠心

时间:2020-12-04 14:05:21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专栏介绍】大国酱乡中华匠艺专栏,旨在为“寻找99个中华匠艺传承人”活动宣扬传统手工技艺、分享匠人故事。本活动及专栏将长久进行,以期各界匠艺人参与交流,携手大国酱乡及全国酱友拾掇华夏文明遗产,共勉匠心传承。

  【本期匠人】魏金全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生于1964年一个皮影世家,曾代表国家赴德、法、英、美等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魏金全老师曾接受,电视台一至十一套节目组多次专访,及参加影视剧《凤凰》、《驴皮影》、《长灯歌》等的拍摄。2018年,魏金全老师受北京卫视特邀,与李玉刚、张国立联合拍摄《非凡匠心》专题片;同年,应邀参加亚洲博鳌论坛演出。2019年,魏金全老师参加全国优秀皮影汇演,荣获“最佳皮影表演奖”。他也是目前华县,能熟练雕刻道具皮影的传承人。

  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上,一部华人电影《活着》大放异彩。这部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一名皮影戏表演者的演艺生涯和人生,随着中国内战、解放时期、文革等一系列社会动荡而发生的故事。有苦难和艰辛,也有乐观和韧性,皮影如同主人公的一生,虽然波折不断,但最终得以留存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

  而本期的匠人魏金全老师,从父辈开始便得以在皮影戏的伴随下,见证中国社会的变迁,在将近六十年的岁月中,努力拾掇皮影艺术的光华。

  魏金全老师皮影作品《梅花簪》

  三尺绢台戏,两辈匠艺传

  魏金全老师是土生土长的陕西华县人。这片关中大地,既诞生了中华最初文明——仰韶文化,也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皮影艺术——华县碗碗腔。作为当地最喜闻乐见的民间技艺,华县皮影戏就跟当今电影一样,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百姓口中,都流传着民谣:

  “四喜的花脸,秃子娃的旦,听得叫人忘了吃饭,

  外乡人到这里把戏看,都想把家搬华县。”

  魏金全老师皮影戏作品《绣楼》

  这首民谣中的“四喜”,便是魏金全老师老师的父亲魏振业。得益于从小在父亲皮影演、唱、雕、藏成就上的影响,魏金全老师高中毕业后,便立即投身于皮影雕刻和皮影表演的事业。

  2001年,魏金全老师就带着皮影班子到德国参加柏林亚太文化周。尽管语言不通,但观众热情难当,皮影团队在博物馆里的演出场场爆满!针对那次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民日报还特意发表文章称:“中国民间艺术倾倒柏林”。

  2006年,魏金全老师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时至今日,魏金全老师也与皮影相依相伴将近40年,而匠心传承的故事也越写越深。

  皮影见历史,签手戏人生

  皮影如戏,一载历史,一载人生。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就连起源也十分之浪漫。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妻子李夫人去世后,便茶饭不思无心上朝。臣子见此,便想出了拉上帷帐,点上蜡烛,用人形的绵帛在帷帐前模仿李夫人的影像,一解汉武帝的相思之愁。由此,皮影戏得以诞生。

  到了元代,皮影班子随军远征,被带到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并慢慢传入英法等欧洲国家。大家眼中的“中国灯影”,便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华精粹的最直接方式。

  魏金全老师的皮影雕刻作品

  皮影戏可以称为“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戏剧表演方式。简单之处在于,只要5个人即可完成一出好戏;复杂则在于,每个表演者都要嘴、手、脚并用,最忙碌的艺人甚至需要在一场戏中同时操控敲锣、打碗碗、击铙等5种乐器!这种特殊的皮影戏表演班子,在华县又被称为“五人忙”,丝毫不输维也纳金色大厅的50人管弦乐队。

  在团队分工中,魏金全老师的职责是“签手”。剧中人物的行走坐卧、喜怒哀乐,都是通过他双手操作皮影演绎出来的。用于表演的每个皮影三十三公分高,通过三根杆的操控,便能使人物“活”起来。魏金全老师介绍到,虽然皮影只靠半张脸展示在戏台前,但细节却得讲究:人物四肢转起来关节是圆的,弯腰时也会有曲线;表现人物哭泣的时候,一只手要往外掀,另一只要往里拉;行跪拜礼时,女性角色还得加上半掀裙子的动作。

  在魏金全老师看来,皮影首先就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把人物的肢体语言做到位是基础,方才配合唱本演绎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于每出戏的演唱都由签手来完成,所以他必须熟记每一个唱本的全部台词,靠一个人操作出千军万马的对打。

  “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在魏金全老师和华县皮影戏艺人的坚持下,这项在方寸绢布后演绎家长里短和社会百态的民间艺术,得到了活灵活现的传承。也正是如此一丝不苟的抠细节、钻研唱本,2019年,魏金全老师获得了全国优秀皮影汇演的“最佳皮影表演奖”。

  传承遇困境,守正秉初心

  皮影戏曾是有声电影的来源,现在却受到互联网媒体的冲击:演老戏没观众,排新戏没资金,戏班锐减,后继乏人,史上熠熠生辉的皮影戏艺术正在边缘化 。

  目前,会表演华县皮影戏的人已不足20人,且大多数表演者平均年龄已经六七十岁,魏金全老师在自己的团队中算是较为年轻的了。大多数年轻人会怀着好奇心到旅游景区看戏,但真正踏入行业学习皮影表演和雕刻的人,却,。

  此外,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限制和管理,也使得华县皮影戏难以得到原汁原味的呈现。为了避免扰民,戏剧中的各种乐器无法大声演奏;为了让外地观众听懂台词,皮影班子还面临着将华县方言演唱的碗碗腔,改为普通话版本的两难选择。

  面对匠艺传承的困境,魏金全老师更不遗余力尝试更多途径传播皮影戏。只要有学生愿意学,不分性别和国籍,他都愿意义务教学。

  在2001年德国演出时,魏金全老师结缘的十几位法国洋弟子,目前仍与他有联系。几位法国青年专程来到中国跟魏金全老师学艺,坐着他的三轮摩托奔跑在乡间赶场演出,并将所学改编成法语版皮影戏在欧陆演出。

  魏金全老师给中外学生教授皮影戏

  除了教授,魏金全老师还尽量争取每一次的演出机会。有时晚上在市内餐厅演完,又花2块钱搭乘半小时公交车去到老城区的茶馆表演。除了给个人和公司进行为数不多的演出,魏金全老师还经常受到学校、国际论坛等的邀请,进行皮影表演。2018年,他应博鳌论坛会秘书处邀请,参加了当年“博鳌之夜”的演出。

  魏金全老师受邀演出皮影戏

  在政府和媒体的关注支持下,魏金全老师也通过电视媒体、综艺、影视等多种方式扩大皮影戏的传播力。他多次接受央视专访,并受到北京卫视的特邀,与李玉刚老师和张国立老师联合拍摄了《非凡匠心》专题片。另外,魏金全老师通过入驻《凤凰》、《驴皮影》、《长灯歌》等影视剧组,将传承2000多年的皮影艺术通过21世纪的视听媒体,再次映入观众的生活中。

  魏金全老师与知名演员张嘉益

  魏金全老师为电影《孙子从美国回来》指导皮影戏表演

  魏金全老师为电影《长灯歌》指导皮影戏表演

  于此同时,魏金全老师还尝试与话剧院、各品牌进行跨界合作,本次大国酱乡“寻找99个中华匠艺人”便成为双方共同传播古老匠艺的,契机。

  在沟通过程中,大国酱乡也不难发现,魏金全老师与王旭大师有诸多共同点——兢兢业业传艺,踏踏实实待友。厚道的魏金全老师老师在收到大国酱乡赠予的创世1949和黄金时代后,第一时间便说“要与朋友一起喝”!而大国酱乡也十分荣幸,能邀请到魏金全老师如此德艺双馨的匠艺人,希望未来魏金全老师到访茅台镇时,能与王旭大师更进一步探讨匠艺传承。

  魏金全老师乐饮大国酱乡

  “一张牛皮居然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魏金全老师在匠艺传承上的建树,也成为匠艺传承人的典范代表之一。大国酱乡希冀,能联手更多如此赤诚的匠人,让华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博物馆内能寻其芳踪,更在生活中感受到它们鲜活的魅力!

  “寻找99个中华匠艺传承人”参与方式

  在公众号留言参与(姓名、匠艺名称、联系方式);

  联系专属销售经理沟通参与事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