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与蜻蜓智能研发的RPA流程机器人——“案管小智”,荣获2020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为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建设思路。
众所周知,案件管理是检察机关的枢纽部门,是强化检察权运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开、服务司法改革、提升司法效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案件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案多人少、点多线长面广”、“监控标准难统一、管办分离”等问题,且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下效率低、质量差,仅靠“人眼”监控无法进行全面、立体和科学的监管。
2019年7月,,人民检察院要求全国检察机关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案件办理,一手抓案件管理,并对案件管理工作在司法办案全过程中的节点监控、实时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加强办案程序监管、办案实体监管、统计数据监管,推进案件管理工作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有效提升案件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案件管理工作从局部管理到系统管理,从直线管理到立体管理,从个案管理到业务治理的提升的新要求摆在了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面前。
按照,人民检察院要求,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和检察技术与信息部与北京小蜻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RPA流程机器——“案管小智”,实现了自动对刑事案件执法办案规范的审查、监管工作自动化。检察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调配监督资源,精准定位监督,,灵活运用监督方式,真正做到“强弱项、补短板”。目前,该院又将“案管小智”的光能逐步扩展至刑执、未检、民事案件监督、行政案件监督及公益诉讼等检察业务领域。
“案管小智”通过运用RPA+人工智能技术,将检察官的办案经验与司法规范标准沉淀进数据模型,形成案件质量管理流程自动化规则引擎。打造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数字检察官”。该应用在昆明市两级院落地运行后,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成效。
一是解放司法生产力。案管业务载荷已经达到了峰值,推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亟需向科技获取生产力。系统应用以前,一名检察官,工作8小时,大约能够审查30件左右案件,案管小智利用流程自动化技术, 24小时工作,,能够审查的案件是4800件左右,效率提升160倍,为案管全面监督、深度监督和科学监督找到突破口。案管小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推动了案管工作高水平发展,摆脱之前完全依靠人工处理容易出错、效率低下、难以管理的问题,并用科学技术为检察官职业风险筑建“防火墙”。
二是提高司法执行力。案管小智的上线运行,搭起案管部门和刑检业务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刑检业务检察官整改化被动为主动,将案件质量管理工作由原来的事后追责制,变为现在的事前与事中预警制、引导制,更多地引入事前事中的办案预警和提醒,不断规范检察官的办案流程,形成了让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凭数据决策的考核新常态。
三是提升了司法公信力。人机结合的管理模式,把人工智能的客观精准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有力的加强了办案程序监管、办案实体监管、统计数据监管,全面提升了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司法办案、服务诉讼参与人、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根据实际的应用反馈,广泛征集了全市两级院案件管理部门及刑检部门的意见后,配套拟定了《昆明市检察机关案件流程监控管理规范》,通过科技创新+业务创新相辅相成的管理模式,帮助办案人员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案件。在全市14家两级院应用六个月之后,全市新增案件规范度提升了60%,存量案件规范度提高了10%,形成了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案管小智作为智慧检务自动化的排头兵,不仅带来了案件管理工作从人工化到自动化的业务变革,使得案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全面提升了监管效能,全面解决了原来低下的人工工作效率下“监管不能”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十大检察业务及跨平台辅助办案业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进程。将检察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的帮助基层检察官减负,让检察官更多的回归司法监督本位,形成了人机协作、人机协同的检察工作新模式;并沉淀了海量机器人行为与规则引擎数据,为未来真正实现智慧检务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