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际商业 > 各地要闻>正文

返乡创业,90后的另一种人生选择

时间:2020-09-28 14:42:27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相比于留在家乡,离开似乎更为容易。

  长久以来,离开被看作是小镇青年必然的出路,而回乡则需要莫大的勇气。“个人发展”逐渐压倒“安逸生活”,成为90后一代价值判断的主流,“高压”的北上广深凭借看似更多的机会,成为年轻人咬牙坚持的选择。

  当“在大城市痛并快乐着”几乎成为90后的一种“政治正确”时,回乡真的只意味着贪图安逸和自我放弃吗?

  被误解的标签

  张拓铭,90后海归,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大学毕业后,决定直接返乡创业。

  海归青年常常被贴上精英的标签,张拓铭回到家乡广东清远英德市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声音,“为什么不留在国外或者一线城市发展?书白读了”。熟人们看着张拓铭在家电柜台热气朝天的簇拥攀谈,举着手机一通呼喊,拉熟客群发苏宁优惠券码,而不是想象中西装革履坐在办公室打电脑的白领模样,多少就给他打上了“在大城市混的不好”的标签。

  (图:张拓铭毕业照)

  杨文圣、张亚君,天津大学研究生、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交换生,一对高学历夫妇双双辞职回到家乡朔州岱岳镇创业,也常常被这样看待,“大城市压力大,不想努力才回来”。

  不知从何时起,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返乡被定义为失败者的选择。

  杨文圣夫妇和张拓铭这些年轻的90后“燕回巢”拒绝被称为“失败者”。带有偏见的人们无法晓得,更难以置信,张明拓的第一次创业,门店开业销售就高达35万元;杨文圣、张亚君的首家300平苏宁易购零售云夫妻店,一年的销售业绩超过了700万元。

  北上广深再也不是绽放青春的,选择,谁说努力只能留在大城市?

  更开放的选择

  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继续留在北上广深“押一付三”还是回到家乡“开疆扩土”?大城市和小城镇的抉择问题,曾经也一度让96年的小镇青年高锦辉焦头烂额。

  毕业创业,对于刚出象牙塔的高锦辉而言,可能只有热情能占点上风。背井离乡,单打独斗,在就业失败和初创以“巨额”赔本落幕后,高锦辉终于冷静下来。

  2016年,移动互联网完成全面转型,线,量红利开始衰退;2017年,县域市场因为此前尚未被互联网完全渗透,逐渐成为新蓝海;2018年,高锦辉终于顺势而为,把视线瞄准县镇互联网经济,蠢蠢欲动。

  高锦辉确实赶上了好时候。这一年,阿里、苏宁、京东等互联网平台纷纷下沉渠道,抢滩县镇市场。在观摩、调研了多家县镇互联网经济体之后,高锦辉决然退掉合租房,收拾行装,回到家乡佛山小塘门,借力苏宁易购零售云低成本低库存的运营模式,品牌背书、海量产品池和健全的物流配送服务,为自己降低风险,再次创业。

  2018年7月28日,高锦辉的零售云门店开业,当季度销售额高达200万。

  “初创失败后,我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现在看也都是选择罢了!”

  为了梦想,一路狂奔的高锦辉终于可以笑对往昔。

  不是因为受挫失败所以“逃离”大城市,返乡创业,也有可能是急流勇退,是重新开始,这是一种体面的出走,是张拓铭口中的“只要给社会创造价值,都是一种人生选择”。

  追梦的人就会发光

  “如果是我,会选择辞职返乡,自己创业吗?”

  越来越多人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铅华之下的艰辛与挑战有目共睹,但“建设家乡”、“发展经济”种种标准式答案却让人昏昏欲睡。

  90后辞职返乡,以创业为谋生手段,寻求货币收入,化并不是根本目的,在实现社会价值的个人追求逻辑内,进而以家庭本位为,,及时尽孝、陪伴妻儿、享受亲情,安安稳稳“过好日子”,也是他们一直在为之努力的梦想。

  2019年,张亚君放弃深造、辞掉高薪工作返回家乡朔州岱岳镇帮助丈夫杨文圣创业。基于消费场景规划生意、具备互联网基因的苏宁零售云打动了这对高学历创业者。依托数字化赋能,杨文圣夫妇不到一年,连开三家门店,在销售规模上超越了父辈经营40多年的1500平传统门店,年销售额超千万。

  (图:杨文圣夫妇)

  2020年疫情,实体经济发展“遇冷”。杨文圣夫妇利用社群进行社交裂变,微店转化变现,突破了传统电商的获客天花板,在众多家庭为闭店焦头烂额时,毫无波澜度过难关。

  “我要将我的零售云打造成本地化服务的载体,成为朔州当地市场的一张名片。”

  以创业的形式获得货币收入,化,进而追求家人安安稳稳“过好日子”,实现社会价值的个人追求,构成了“杨文圣、张亚君夫妇们”返乡创业的选择逻辑。

  “梦想本不会发光,发光的是追梦的你”,这是张亚君常对杨文圣说的一句话。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在《张近东管理信念》一书中倡导“年轻人应当以更开放的态度阔步向前”。大城市还是家乡的抉择,折射出的是90后一代对自身未来的谨慎规划,但当年轻人将“个人发展”的微观视角上升到更为宏观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层面,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能够更清晰地发现,“十八线”的家乡也可能是梦想的“蓝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