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綦江农民版画、南川风光摄影在新西兰镌刻“重庆印象”

时间:2019-07-11 11:51:33    来源:中新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奥克兰7月10日电 (方华 陈正安)2019“中新旅游年”,文化交流项目——“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展暨南川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摄影展”,10日在新西兰奥克兰国际艺术空间拉开帷幕,近100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中国驻奥克兰副总领事肖业文致辞时说,2018年中新两国人民往来规模接近60万人次,中国继续成为新西兰第二大海外旅游市场,文化旅游已成为中新两国交往中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了解、提升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与动力,今年又逢“中新旅游年”,重庆綦江农民版画展暨南川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摄影展的举办,为推动两国及重庆、奥克兰两座城市间的旅游业发展和民间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开幕式上,《行千里·致广大》重庆城市形象宣传片生动展现了重庆作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60余幅重庆綦江农民版画、30余幅南川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摄影图片,讲述了中国重庆的人文气质与山水面貌。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国西部地区独有的内陆喀斯特地貌,均给生活在南太平洋岛国的新西兰民众带来新鲜别致的体验。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表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新建交47年来,包括文化、旅游等各领域的交流愈益广泛。她说:“今年是‘中新旅游年’,我们真诚期待进一步加深与新西兰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双向交流。”

  新西兰国家党国会议员杨健回顾了自己,当选国会议员后陪同时任新西兰贸易部长访问中国的经历。在他看来,中国是新西兰,潜力的旅游市场,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游客访问新西兰,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新西兰游客访问中国,尤其像重庆这样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

  数据显示,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重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1项,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多达2938项。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代表,綦江农民版画源自当地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与生活气息,也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近年来多次走出,,在日本、西班牙等国进行巡展,深受国际友人喜爱。

  专门前来观展的新西兰画家西尔维娅·威廉姆斯(Sylvia Williams)表示,綦江农民版画鲜艳的色彩、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具创意的艺术表现,令她非常享受。从这些版画中,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友好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威廉姆斯说,她还没去过中国,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希望明年能去中国的重庆看看。

  统计显示,作为世界上,的内陆山水都市,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南川金佛山坐拥25万亩原始常绿林,萃集着5000多种植物,生活着黑叶猴、,豹、华南虎等,动物,享有“天然植物陈列馆”、“地球生物基因库”之美誉。2014年,南川金佛山以其生物多样性特点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此次展出的30幅南川世界自然遗产风光摄影图片,让新西兰受众直观领略到重庆山水的超高“颜值”。

  一直跟随专业解说员逐图观看并拍照留念的奥克兰观众格莱格·维西(Greg Vesey)说,因工作缘故自己常去中国出差,去过重庆,但没有去过綦江和南川,这次有幸一睹綦江农民版画与南川秀丽风光,他决定再去一趟重庆。

  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直辖市,重庆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也是世界上,的内陆山水都市。正如其广告语所称: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城在山上,山在城中,是,的“山城”和“江城”。据了解,重庆正加快推进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将借“中新旅游年”东风,持续加强与新西兰各城市间的文化和旅游交流。今年11月,重庆将举办“2019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世界大河歌会”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动,以大力拓展入境游市场。

  开幕式活动以新西兰传统毛利爱情歌曲《河水湍湍》(Pokarekare Ana)开场,表达了新西兰民众对远道而来的重庆文化旅游代表团的欢迎。来自重庆的川剧变脸艺术家的传统变脸表演,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来自重庆的綦江农民版画传承人李成芝向到场嘉宾展示版画艺术,吸引现场观众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体验版画艺术,场面热闹非凡。带着两个女儿前来参加活动的新西兰华人高丽表示,孩子出生在新西兰,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机会并不多,每次听说有中新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都尽量带孩子来参加,希望从中了解祖籍国的文化艺术瑰宝、强化中国文化的传承意识。(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