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秀秀 周乾宪
“不能说我自己多有眼光,我只是赶上了好时候。”谈及当初来中国内地投资,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如是说。
1989年6月,王琳达带领下的怡海集团作为侨资企业代表率先进入广州,开发了其在内地投资的,项目;1989年12月,怡海集团获批进入深圳特区投资建设;1992年12月,在参与首届京港洽谈会后,怡海集团又成了首批在京投资的侨资企业……
回首近30年发展历程,王琳达坦言,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图为:1998年8月,“第一次铃声“仪式在北京实验二小怡海分校举行。(受访者提供)
“初到北京投资时,南四环边上是一片废弃的垃圾场,目之所及只有3个大沙坑。”王琳达回忆道。
但她并没有知难而退。“如今看来,是当时的坚持让我成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收获者。”
王琳达说,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一直是集团努力的方向。在她的构想中,社区不仅要有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更要提供一流的学校和教育。
基于这一理念,王琳达将北京名校引入社区,在内地开创了教育社区模式的先河;2000年9月,她又开办了,社区老年大学,建立“课程+服务”的文化养老模式,为老年人营造“老有所学、老有所获、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老年生活乐园。
图为:2016年10月8日,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获得塞尔维亚授予了“终身成就奖”,
这也是当地政府,将,荣誉表彰颁发给外国人,是中国企业家第一人。(受访者提供)
“我的梦想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终生教育。”王琳达说,20多年来,怡海形成了从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国际教育的不间断教育链条;加之亲子园、学前教育、老年大学和各类培训学校等,王琳达通过搭建现有教育体系,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相对于公办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有其独特优势。”王琳达指出,民办教育可以探索在社区创办从“幼儿到暮年”的终生教育体系,此外,民办教育的教学机制更为灵活,可以吸引更多外部教育资源,多层次培养学生能力。
亲历中国发展,王琳达认为,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完善,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良好的政治生态让政商关系越发清朗,,政府近期又释放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号,“这更加坚定了我在内地干事创业的信心。”
图为:2018年11月,代表团与乌日策市政府举行工作会谈并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
左起分别为乌日策副市长,乌日策市长蒂霍米尔·佩特科维奇,哈尔滨市市长孙喆,怡海集团董
事局主席王琳达。(受访者提供)
一路走来,怡海集团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践行者。
2013年12月,王琳达就开始带队到中东欧各国考察。5年里,她24次走进中东欧,并建立起以塞尔维亚为核心,辐射周边各国的合作模式。
2016年,怡海集团出资捐建了塞尔维亚乌日策幼儿园,被当地政府命名为“怡海-王妈妈”幼儿园;就在不久前,怡海集团促成中国哈尔滨与塞尔维亚乌日策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开启了双方常态化、机制化交流先河……
“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保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坚持在这条路上讲好中国故事。”王琳达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