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大峡谷的源头,坐落着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华光潭。湿意浓浓的江南梅雨将这里晕染成了“充满温情和水的地方”。而这里,也坐落着华东地区最美丽轻巧的百米高坝——华光潭拱坝。
华光潭梯级水电站工程是浙江省,工程项目,位于浙西北昌化江上游的巨溪上,一级坝址距杭州市130公里,分两个梯级开发,2005年9月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85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85亿千瓦时。一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作用,电站装机60兆瓦,总库容8257万立方米。工程主要由大坝、引水发电系统及厂房、升压站等组成,大坝为抛物线型双曲混凝土拱坝,,坝高104米,厚高比仅0.15,是罕见的百米高薄拱坝。二级水电站坝址位于一级水电站下游,工程任务为发电,电站装机25兆瓦。拦河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38米。
(华光潭一级拱坝)
(华光潭二级重力坝)
如果把工程的设计过程比喻成设计师孕育一个新生命,那么华光潭水电站无疑是个极美丽的生命,而设计师在孕育这个新生命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最终成功了。这个设计师团队的总设计师是马以超,一个具有文人情怀的水利工程师。马以超时任华光潭梯级水电站的设计总负责人,也是一级高拱坝的主要设计人。
“当时,我已经有白鹤、下岸等拱坝的设计经验,但是当设计总负责还是颇感压力的,这个职务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和领导力,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马以超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还是颇有感慨,
“然而,也正是从这个项目,以及后来的钱塘江引水入城项目,我才慢慢培养起团队管理的能力,甚至到后来治太五大工程实践了一些管理上的创新,水利水电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团队的共同协作。”
2002年主体工程开工,在以马以超为首的设计师团队努力下,高边坡、薄拱坝、材料与温控、窄河谷截流、长距离输水、高压管道、洞内岔管,一个又一个工程难题被克服,2004年二级电站提前发电,2005年6月一级水库顺利下闸蓄水,9月顺利并网,标志着工程开始发挥效益。轻盈而美丽的大坝横跨在巨溪上,从此浙西大峡谷多了一处景点。
“有一次我陪一位领导去考察,我介绍说大坝是不放钢筋的,就象蛋壳,全靠薄壳体形的混凝土承受水推力,然后再传递到两岸的山体上,这需要复杂的数学和力学知识。”
2009年,电站已经并网发电4年多。4年来,工程总体运行正常,但是2009年雨季以后的一次后坡巡查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厂区后坡地坪以上50多米高处发现多处山坡裂缝!而之后的边坡监测和地质勘察确认了这个大隐患,整个后坡正在缓慢变形,而且范围巨大!很快,一批又一批各路专家被召至现场会诊,他们都是国内最权威的知名专家,但是专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
“那时候真是难啊,一方面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对于原因各执己见,争论很大。学术可以争论,但是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我们真的挺难的。”
马以超回忆说,
“后来搁置争议,我们借鉴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滑坡处理的经验,,转向理水、排水,根据监测情况分步实施边坡治理,排水为主,辅助锚固。好在排水非常有效,在实施多层排水洞后,边坡终于逐步趋稳了。而经过这次‘边坡之觞’,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工程思维就是要解决问题,这和搞学术研究是很不同的。”
这一项目后来获得了浙江省建设工程钱江杯奖(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而马以超本人也获得了全省勘察设计行业青年设计师优秀作品奖,这是对其在专业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认可。
今天华光潭电站已经运行多年,累计发电量超过20亿千瓦时。华光潭电站从筹划到正式动工历经30余年,作为杭州地区重要的调峰电站,对缓解杭州用电紧张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杭州地区电网“黑启动”的原点,对维持地区电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华光潭二级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