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正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而不可忽视的是,课程同质化、缺乏创新等问题影响着研学市场的专业水准与大众参与热情。丝路研学相关专家对此认为,由于研学旅行本质仍然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活动,因此课程内容是研学旅行的核心,想要做名副其实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深度挖掘研学产品的内涵,做好课程开发。为实现研学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研学机构能够推出可供借鉴的成熟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久前,由丝路研学承办的“驰骋天下 逐梦苍穹—北京四中2018年呼伦贝尔研学旅行”圆满结束,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研学旅行,得到了学生认可,受到了家长好评。回顾本次研学活动,如前期规划、应急预案等诸多环节可圈可点,特别是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堪称业内优秀范例,希望在思路上能对行业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去哪儿研学?文化底蕴是关键
去哪里研学?研学城市的选择与课程内容的设计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体验。研学旅行的目的之一是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丝路研学相关专家认为,结合教育目的,研学城市的选择可以侧重充满文化张力、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
本次活动的研学地点选在了呼伦贝尔,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那里有迷人的景观,世界最美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一望无垠;有丰饶多姿的历史,中国,一个狩猎部落敖鲁古雅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演绎着自己的传奇。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非常适合课程设计,让同学们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能收获知识。
寓教于乐?兴趣是,的老师
青少年具有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如果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本次活动课程就从青少年兴趣入手,并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了一些寓教于乐的项目,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
青少年往往对未曾体验过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无论是骑马、摔跤、结拜安达,还是蒙古歌舞、篝火晚会,将这些平时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体验直接设置为课程,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用“玩”的形式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了蒙古族的习俗、礼仪、生活方式。而同学们在上库力农场、根河敖鲁雅古鄂温克族驯鹿部落、根河湿地景区、哈乌尔河景区、黑山头射箭体验、猛犸象公园、扎赉诺尔博物馆、,景区等地的参观学习,同样完成了很多的人生第一次,充分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同质化严重?独特体验打造核心竞争力
研学产品如果缺乏创新,那么无论参加过多少次活动,收获的都只是千篇一律的印象。所以优质的研学课程应该不断创新,使其具备一定辨识度,努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也许很多人都寻访过名山大川,欣赏过珍禽异兽,品尝过各地美食,但是“放飞卫星”的经历,是宝贵而独特的体验。在本次研学旅行中,丝路研学就根据北京四中教学计划安排,组织了一场以“放飞卫星”为主题的活动内容,让同学们亲手放飞自己设计的卫星。
放飞助理、气象员、安全员、数据记录员、现场记者,每一名同学都各司其职,注意控制,不让卫星偏离方向,紧密观察,时刻记录数据。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卫星各项数据成功收集,“卫星放飞”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信每一位经历过这场活动的同学都不会忘记这次研学旅行,既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研学结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研学旅行不同于走马观花的旅游观光,要有研有学,要有知识的收获,因此在内容上需要为青少年提供专业化服务。
呼伦贝尔之行体现了对专业的追求,同学们远眺莫日格勒河并学习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时,我们会看到四中金老师实地教学的身影;在走进中国,一个狩猎部落敖鲁古雅的环节,是在呼伦贝尔学院徐教授的带领下,于提问与思考中得以了解鄂温克民族的由来、民族传统文化、如今的生存状况等;此次研学旅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放飞卫星”活动中,同样少不了专业人士的参与。
同时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与课堂知识并不脱节,让同学们把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所学知识,这对于课堂教育来说是一次提升,也体现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本质。
不可忽视的是,“呼伦贝尔之旅”课程设计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丝路研学多年来常设文化体验项目,同时又肩负着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任,长期的积极探索为优质研学产品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优质的产品会成为丝路研学品牌品质继续提升的动力,所以丝路研学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同时希望与业内优秀同仁不断交流,实现共同进步与研学市场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