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0年上映的电影《海洋天堂》吗?
21岁的大福是个孤独症患者,一直和父亲王心诚相依为命。屋漏偏逢连夜雨,王心诚竟身患肝癌,如何安置大福成了王心诚放心不下的牵挂。
他试图将大福送去培智学校,但学校、福利院一连串的拒绝令他倍感失落。为了让儿子在心爱的海洋馆“上班”,王心诚费劲心力地教大福坐公交车,擦地擦玻璃......当然,大福最终成功的在海洋馆“上班”,父亲也安心的走了。
从2010—2018,转瞬8年已过,这些年间,一所所新建的特殊学校、福利院纷纷拔地而起。
事实上,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也明显增加。
除了数量上的增长,特殊学校、福利院的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关注残障人士,也是社会进步的最有力的证明之一。
从2008—2018,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先生与I Do基金会也是十年如一日地在关注这些特殊儿童们,长期、持续的从艺术、科学、文学、心理等层面全方位守护儿童梦想。
在西藏有一所学校—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不,应该说他们是个大家庭,孩子们总是把学校的老师当成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里他们人人平等。
今年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先生携I Do基金会到这里,当孩子们看到爱心西藏行这群的叔叔阿姨时,他们嬉笑推搡着,或神情羞涩或满怀好奇,千般姿态都是热情、温暖的表达。可当你和他们对话,他们可能会呜咽不清或者干脆毫无反应,因为这所学校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缺陷,其中80%都是聋哑儿童。
这所学校的教学分1—9年级与职教部两大块,9年制毕业后,成绩突出的学生有机会考入内地继续深造,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则学习一门手艺谋生。包括唐卡、缝纫、软陶等,学校因此专门开设了职教部,设有缝纫、软陶、彩绘、藏毯编织、唐卡、盲人按摩等专业课程。
“除了完成9年义务教育之外,更需要教孩子们学习一技之长,残而不废,帮他们找到出路,这是我们办学的重要使命。”云旦平措校长如是说。
特校老师旦增扎巴说:“囿于思维习惯,小孩普遍数学较差,我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孩子们更有趣地学数学。不用转经,在这里工作本身就是在做善事。”
有人千里迢迢赴藏转经修德,有人却有一直切除不了的傲慢与偏见。
特校老师宁晓寒曾经是特校,的学生,他也充满荣幸满又怀希望的到内地深造过,而一切的满心欢喜却在大学交到的一个朋友时戛然而止。刚进内陆深造的他,人生地不熟,这时候有个人说主动找他,想和他做朋友,晓寒非常开心。一段时间后,那个所谓的“朋友”竟然怂恿他偷东西......他开始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对特殊群体抱有善意,有少部分人仍然对特殊人群抱有偏见。但缺陷并不等于无能,他努力把自己的专业学到,,以此赢得周围人了的尊重和认可。
特殊儿童们有着了不起的艺术天分,他们的艺术充满了想象力和你没有见过的温暖与热情.这也是2018年爱心西藏行,帮扶的项目—持续深度关注特殊儿童的梦想与成长。
今年I Do基金会携手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成基金(青少年足球成长公益基金)
一起为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捐助梦想,,提供艺术关注计划课程,捐助足球加油包,实施校园足球梦想计划。我们与特殊儿童们一起唱歌、跳舞、踢足球,他们也在通过这种方式展示着活泼与内心的快乐。
他们能跑几十公里的马拉松,他们也能在残奥会勇夺头筹,为国争光。他们努力把自己的专业学到,,以此赢得周围人了的尊重和认可。我们不一样,我们也一样。
记得,的作家王小波说过:“对一个残疾人,的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所以,当我们与这些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时,请放下我们的分别心,给予他们最真心的拥抱,最公正的肯定,最真挚的爱心。如果你不知道做些什么才能帮助这些特殊孩子时,那就什么都不做。
仓央嘉措说:“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爱,最终会让我们走通心与心,会感受到彼此的真心与温暖。
为了爱,我愿意,I 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