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倡导为各个阶层有金融需求的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从概念的提出到如今广为接受,见证了金融扶持弱势群体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升华的过程。
汲取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普惠之路
普惠金融是全球性的课题,每个国家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操作模式,以适应自身经济局势解决普惠金融推进中的难题。
宝象金融了解到,在巴西、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等国推行代理银行模式,是在银行无法设立分支机构的地方,通过政策确保银行与零售商店、彩票销售点、药店、邮局等机构展开合作,将非银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代理渠道;菲律宾的移动支付模式,则是基于当地移动电话普及率不断提高,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开辟为底层人民提供基本金融服务的新渠道;墨西哥、印尼等国的微型金融结构,则是针对大型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信贷支持服务的地区与人群,创建专业化的小型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提供小额信贷、担保等服务。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中国加入到普惠金融的大军中,充分汲取普惠金融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改革,探索出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的普惠金融发展格局。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空间
途经5年发展,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已具雏形,各类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在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便捷性、可得性与安全性等方面,中国普惠金融还有明显的待上升空间,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业内人士表示,要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真正服务于偏远农村地区的群体和企业,网络与移动设备的覆盖尤为重要,为数字普惠提供发展沃土。
“数字普惠金融”在去年G20会议上被广泛提起,强调数字化技术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核心。在金融科技崛起的今天,将金融科技运用到数字普惠领域,有助于降低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和运营成本,打破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促使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亦能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让金融真正回归本质,让服务实体不再流于表面。
十九大也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化改革,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就要求在传统普惠金融强调的四项业务基础上,将数字化贯彻于支付、储蓄/理财、微型融资、保险之上,让数字普惠金融焕发光彩。
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 宝象金融普惠属性
一路走来,从普惠金融到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二字得来不易。
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实践者和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宝象金融始终坚持以信息中介身份,在“合规”道路上寻求发展,从金融数字科技中挖掘适合数字普惠发展的技术,结合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优势,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传统金融难以触及的中小微企业、“三农”相关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将科技与金融进行深度结合,是践行数字普惠金融的最佳途径。”宝象金融负责人说,“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宝象金融已经坚持了三年,并将继续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平等化,打破传统金融限制和壁垒。”
目前,宝象金融的象牙大数据风控正在平台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征信与大数据结合,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致力于为更多人提供高效、精准、专业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落地。
将来,宝象金融还将基于大数据的系统下,融合人工分析与云计算等技术,开创智慧型的财富管理模式。
中国的普惠金融将在何时取得圆满成功,首先要解决“,一公里”的问题。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督促行业合规落实备案的趋势下,我们将迎来愈加有序、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
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