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杭州微风企CEO潘成挺:从P2P标的透明度来判断风险

时间:2018-07-23 13:01:24    来源:方德新闻专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过去几年里,P2P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红极一时的“魔法师”,点石成金,利息收益可观,吸引大量投资者涉身其中,梦想通过稳定的利息收益来实现“睡后收入”,但最近的P2P“雷暴潮”轰醒了大家,对投资人来说这是一门玩风险的生意,需要专业金融知识及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实现这个梦想。针对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特点及现状,我们采访行业内具有十多年经验和历练的风控专家---潘成挺,他不仅熟知小微企业的风险把控,也熟悉2C端的风险管理。

  基于行业经验及风控能力,目前潘总也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公司---杭州微风企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及产品业已上线,公司专注于客户自身的风控数据挖掘和应用,以大数据作为信贷产品设计的基础和风险管理的抓手,对信贷工厂模式进行智能化和数据化改造,以实现科技让借贷更简单的目标。以下是我对潘总采访内容的整理,都是风控方面的干货:

  问:您对最近的P2P“雷暴潮”怎么看?

  答:其实金融也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发展的非常迅速,金融行业属于经济市场中的皇冠,对从业者要求及经营门槛非常高,并且在经济环境变化中比其他行业需要具备更强的实时动态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否则10年都难以维持,更别说做成百年金融企业。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发展迅速,必然需要遵从金融的特点和经营门槛要求。从草莽到规范,再到做大做强,即使是银行业、信托也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不良危机,并剥离形成了4大资产管理公司,即使现在一些小城市商业银行也还在规范和风险的暴露期。所以P2P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新生事物,经历了前几年的草莽发展,迅速做大规模,原来留下的坑必然不小,银行业里有一句话叫大发展必有大不良,可见信贷风险管理的难度性之高以及重要性有多强。当然了,第一批填坑的投资人肯定非常难过,作为了行业发展的牺牲者,留下惨痛的教训,也希望他们能以此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今后不必再次受到伤害,不过本次雷暴潮也使行业的风险部分出清了,原来行业里的“坏人”被赶走了,行业自身也会迅速规范和进步,从而未来对投资人来说投资的专业要求也会更低一些,不过仍需要随时保持风险敏感性,对平台的风险进行实施监控。

  问:有哪些办法能更好的躲避本次P2P雷暴潮呢?

  答:说实在的,从风险角度出发,的办法当然是抽身离开风暴区,就是不投资了。当然了,这也不是我以及行业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因为互联网金融肯定是个好东西,使我们普通大众都可以深度参与到信贷行业中并分享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针对目前难以抽身或仍继续想投资的,,的办法是尽快识别平台的风险程度,选择风险可控的平台,也可以逐步规范平台自身的发展。如果平台及资产标的是安全的,那么大可不必这么恐慌,仍可以放心的继续享受“睡后收入”,而且作为平台的支持者可能会获得该平台的额外福利。

  问:那如何识别平台的风险程度?

  答:这个就属于我们专业范畴了,即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以及对个体标的的识别,如果需要深入讲的话可能十天都说不完,不过我们后续可以专项分享相关信贷风险识别的工具及技术。从平台能获取的信息和行业内表现,今天我以正常风险管理的逻辑来阐述如何初步识别某个P2P平台的风险程度(第一看:平台透明度):

  这个透明度不仅仅是指平台运营报告之类的整体数值。个人觉得透明度关键是看我们能核实的信息,以往个人经验我会,关注几个透明度:第一、标的的透明度;第二、平台及高管的透明度;第三、现场考察时的开放程度。今天,讲讲:标的的透明度

  标的的透明度,又分为单一标的的信息披露和全部标的信息分析,我们需要对平台已显示的标的都检查一下,并做记录,是否每个标的都有详细的客户姓名、身份证号、所在县市、合同、申请信息等基本信息以及对应的影像资料,信息越丰富,遮盖越少,而且披露完整信息的标的占比越高,则透明度越好,反之则尽早抽身。针对基本标的基本信息披露比较完善的平台,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核实标的内容,也可现场去抽查客户资料,目标是掌握标的的真实性。了解的信息包括业务来源,业务渠道,业务场景,客户还款能力、信用记录、服务费收入等,然后分析标的和业务来源是否可靠,是否分散,是否真实且符合常理,是否能提供更多显示标的还款能力的印象资料,如果均未发现异常,那么至少说明标的的真实性是相对可靠的。如果上述信息存在重大异常,且解释不合理,以各种理由推脱,或无法及时给出证明资料和标的信息,说明存在一些异常,应谨慎对待,尽量抽身离开。说白了,就是要发挥投资人自己的专业能力,至少我投资的钱给谁,是什么人总得了解清楚,而不能盲目信赖平台。

  至于全标的信息的分析包括每月的运营数据与展现的标的是否匹配、披露的数据占比高低、是否存在重复标的、标的续贷率或重复率的高低、标的金额的分散程度、同一标的续贷次数、以及基于平台隐形担保的情况,可以深入了解平台的资产端收益与理财端成本的差价,根据运营数据初步估算是否可以覆盖现在的运营成本等综合分析,几个点需要注意:

  A.历史标的展现少,而且跟运营报告不匹配的,平台存在夸大宣传概率高,其整体的信息可靠度就下降很多,需要谨慎核实标的及业务的真实性;

  B.标的重复率高,续贷次数多,续贷率高,总交易额/总借贷客户金额超过100万以上的,说明平台存在资产质量不高或者是存在虚假标的或自融情况或者期限错配等严重的风险,应该深入核实标的并多观察平台,尽量少介入。平台可能说是短期标为主,短期在资产端对借款客户来说是一种灾难,正常借钱的人肯定要用钱的,钱已经花出去了得给对方时间周转或赚钱来还款,这才属于正常的现象。所以短期标大部分属于特定场景的业务,周转一下就有钱回来马上还你,但其业务来源受限、融资余额不会太大、而且产品难以标准化,比较考验平台的产品设计能力和资源匹配能力,当然了之前的现金贷业务是一个产品突破,这个现金贷产品属于谁接,一棒的游戏和高利贷的黑色产业,系统风险非常高,国家果断刹车是非常正确的。

  C.平台的收益水平与运营支出是否平衡,测算其盈亏平衡点在哪里。大概公式是盈亏平衡点的资产规模=(人员、场地等固定开支-合规开支等特殊开支-风险成本-理财的运营推广开支-资产的营销推广开支-其他未知支出)/资产平均收益率,个人测算目前P2P平台每年的固定费用:,合规200万以上,后续每年在50-100万,甚至更高,场地人员以及系统研发等基础开支也最少在300万/年、运营推广费用至少100万/年,不算风险成本等支出最少估计也要500万/年的成本,如果算上收益率年化10%,那么资产标的余额一年内至少保持在5000万以上才能盈亏平衡,但10%的收益加上募集资金成本,反向倒推资产端的利率水平就很高,基于高风险客户放款,风险成本自然也会很高,所以需要更多资产规模才能覆盖,否则该平台的亏损程度越来越高,在原有风控及产品能力不足时,为了弥补亏损窟窿,不得不增加资产规模,,为了经营必然会走向自融以及不断的重复续贷中,并走向暴雷。当然有人会说现在不用担心一时的盈亏平衡,可以通过后续的规模化来覆盖之前的亏损和窟窿,但这需要问问平台的真实风险成本到底能否说的清楚以及敢于披露,亦或者是股东是否愿意且有能力弥补这个亏损及窟窿。还是那句话:大发展必然有大不良。

  D.平台业务发展趋势和业务的变更及波动分析:主要是看平台资产业务的稳定性,如果经常变更标的产品,其必然涉及不同的资产营销体系,变更的成本较高,而且刚变更或新增标的种类时,前几个月都不会有太高的业务增长率,所以在原有标的发展趋势应该与平台业务的发展趋势是相对同步的,如果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平台运营数据存在虚假或有其他业务来源未披露,整体透明度也需要打个问号,同时,对于标的产品的变更情况,在某类资产进入下降趋势后,且该类资产经营时间低于1年的,除受行业影响外,该产品后续就没新标的,说明其大概率在该产品的业务开展上存在较大的亏损,所以需要汇总其在该类资产的总体放款金额,至少按照40%以上预估损失。另外当平台新增某类资产时其不会快速新增其他产品进行补充,并迅速扩大标的数量,而是在一个借款周期后逐步扩大,这样的平台对资产运营会相对稳定可靠一些。

  E.标的逾期及不良信息的披露:这些数据大部分平台都不会真实披露,或者披露很少。但如果某个平台能将标的信息及数据开放给投资人,那么风险把控就在投资人这边,说明平台会尽量将标的的风险程度告知大家,同时资金流也是从投资人到借款人那,到期还款的时候也是直接从借款人那扣款,逾期了马上可知道,并启动贷后管理机制,最终平台也不存在对应的风险管理成本,这也是国家支持的P2P发展模式,所以无论是为了合规,还是降低投资者风险,越来越多的平台增加了第三方担保,如果借款人逾期之后,由担保人进行归还。这里就涉及到如何控制担保人的风险,但平台的自身风控能力仍是关键。过段时间,我司杭州微风企科技有限公司将会推出类似的第三方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完全独立于各个平台运作,希望能为投资人带来专业、权威的风险测评工具,至少可以弥补个体专业能力的不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