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笔者在看手机新闻时发现又有市民投诉酱油生虫的,记得大约去年的这个时候笔者在手机新闻也曾看到类似的报道。在笔者的意识里,大米生虫、酸奶生虫、酱油生虫都是一样的概念,就是食品保存不当而发生的生活中的一点小麻烦,但为何唯独“酱油生虫”每年都被媒体一次又一次的报道?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酱油生虫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百度输入“酱油生虫”,存在疑惑的网友不少,也有网友给予了回应。最早的回应已是2012年,有网友回应是“正常”,并详细地列举了酱油生虫的原因。
为了证实李教授的说法,笔者详细查阅了近期几个媒体关于酱油生虫的报道。无一例外,都是市民开盖后吃了剩下一些发现酱油中有虫子,然后向企业投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甚至找媒体找记者曝光。当记者到超市找同批次未开封的酱油却没有发现生虫情况。
其实如果有心很容易就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到酱油生虫的真正原因,但是笔者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媒体舆论基本上一边倒以酱油惊现活蛆,恶心等为标题字眼,但是网友似乎很淡定,热门评论的画风基本都是下面这样的:
酱油酿造过程中会有虫么?
也有网友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会不会有可能厂家在生产过程中苍蝇就产卵了,然后打开盖子后变成虫了?”。也有网友说,“小时候看过老一辈酿造的酱油或酱,也会长虫”。
笔者再次查阅了国内几家知名酱油生产企业的资料,我只想说,咱们祖国的调味品生产工业现在可强大可强大了。现在的品牌企业工艺全部是采用密闭大罐发酵,进车间换衣洗手风淋,酱油灌装都在极度清洁的清洁区灌装,有的甚至达到药品级别的生产清洁标准,所以说正规厂家的车间还真是飞不进一只苍蝇。酱油生产过程中还要高温灭菌和过滤,光高温灭菌温度,都能达到120多度。有苍蝇卵?不可能的,就算有也早已经在高温灭菌和过滤时扼杀。的确在七八十年代,咱们童年很多时候打酱油都是小作坊,生产环境比较开放,也没法过滤和消毒,可能会长很多虫,小时候的酱油都是要煮开后才能用的。但咱们现代工业都发展这么多年了,都“中国制造2025”了,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调味品工业的发展,现代食品科技工艺中没有苍蝇没有虫!
怎样避免酱油生虫?
大家都知道,天气越热越容易滋生细菌产生苍蝇,温度越高,苍蝇卵的孵化时间越短。酱油里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一般消费者在做菜时手上都会沾有水,用沾有水的手去打开酱油瓶盖,水加上氨基酸,相当于消费者为苍蝇亲手做了一道香喷喷的美味大餐。加上夏季的持续高温,经常在30℃以上,所以生虫的概率就会加大。
所以酱油,在使用完时要及时盖好瓶盖,并,用布将残留在瓶盖上的酱油擦干净;同时避免溅到水油等到酱油内。平时酱油不要太靠近灶火,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基本就可以避免酱油生虫了。但如果要完全避免,不嫌麻烦,放入冰箱是最保险的。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酱油生虫的罪魁祸首是苍蝇。但实际上遇到这种情况时又不能抓住苍蝇来问责,于是酱油就成了替罪羊,生产厂家成了冤大头,有苦难言!所以朋友们只要注意科学保存和使用酱油,就能保障家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