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也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
产业园区不仅是现代新兴产业的发展载体,而且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承载体。
放眼望去,国内的产业园区数以千计,且数量、规模仍呈蓬勃发展之势。但整体而言,各地区、各行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招商管理等相关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建设品质与运营水准参差不齐,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空城、死城现象屡见不鲜等。
当今产业园区缺少成熟模式、专精人才、实操经验,更缺少求本务实的研究探索精神,这一切都意味着,产业园区亟待一场“革命”。
产业园区需要一场“革命”
产业园区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误区一:政策瓶颈。园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越来越少,留给园区操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误区二:物业与产业的“匹配性”更加重要。应该说,如今园区销售的不是“物业”,而是投资方案。误区三:大量的服务仍然集中于低端。而提供有效的服务,需要对产业有较深的理解。误区四:有形的配套较为完善,无形的功能配套比较缺乏。而园区的竞争力和价值点,应该放在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上。
产业园区运营中存在的这些误区和症结,若不能有效突破,园区运营只能在低层面徘徊。
供给与需求。我国各类形态的园区数量达数千个,且数量、规模持续增加带来的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还在加剧。
建设与运营。强建设弱运营是当前产业园区的通病,建设者是“甲方”心态,运营者则须具备“乙方”心态,两者有较大差异。
体制与产业。园区运营需要专业技能,所谓术业有专攻,政府不能包揽所有专业。
推销与营销。单兵作战,倚重个人关系和个人技巧;依靠公关和“政策折让”,则要压低要素价格和商务条件,导致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
中城联共享圈联合发起人、驰象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城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立群表示,未来的产业园区应在产业环境、运营成本、业务平台及生产者服务业上做足文章。
产业环境。如果园区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且当地政府又有理想的产业政策,那么园区就在不同区域间的竞争中获得了难以比拟的优势。
运营成本。低廉且匹配程度高的物业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政府的扶持和税收优惠也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如果园区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控制人力资源综合成本,那么企业的生存能力则会更强。
业务促进平台。该平台包括了技术整合、业务整合、品牌整合、产业链嵌入、协同的业务营销等,是园区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生产者服务业(APS)。APS 对先进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目前而言,这种服务的空间布置远远超过了一般园区的概念。如何在园区平台上整合APS,使之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是一个重要的价值点。5.0 模式续写产业发展“神话”
中城联共享圈“ 城市发展5.0 模式”的核心内容为利用产业龙头、金融机构、大型施工企业等股东组建起的城市发展系统运营商,以城市发展基金为母基金,针对地方产业状况导入优势产业及产业子基金,设立PPP 专项子基金,开展产业运营,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增加财税与就业,实现资金落地、产业导入、基础建设、产业运营及产业资本化五位一体的全生态链发展模式。
从某种层面讲,中城联“ 城市发展5.0 模式”,是一剂治愈城市产业园区通病的良药。该模式在产业导入、金融带动、模式创新及共享经济间“闪转腾挪”,利用中城联共享圈的资源优势,在共享平台上游刃有余地完成城市发展中的大命题。
该创新模式可放大财政收入10 倍以上的资金,大力促进产业发展,政府可以不出资,不占政府负债比,投资范围不限定,可根据当地政府宏观战略包装项目,适合国家产业升级的战略。
建立运营系统工程。园区定位,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定位和开发策略等。产业升级,在巩固既有产业基础上,发展外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经济结构升级、城市发展升级。运营服务,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提供企业所需各项服务。信息挖掘,聚焦目标产业机构、投资机构、合作机构,在纵向上进行产业链分析,在横向上进行经济载体扫描,寻找目标客户。策略规划,招商引资策略、战术规划、招商模式、优惠政策,形成专业化的招商建议。商务沟通,通过系统的招商流程,吸引产业方、金融机构及其他合作机构落地。
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园区资质与产业环境,内部和外部的产业集群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以资质为资源提供给企业更有力的产业扶持。基本服务能力(Ⅰ类服务),包括物业解决方案及物业服务、后勤系统(衣/食/住/行/购/娱)、信息平台服务、政务服务等。增值服务能力(Ⅱ类服务)包含投资方案支持、政策咨询、沟通平台(企业家、经理人俱乐部)、人力资源平台(培训/招募/测试等)、共享技术平台等。整合服务能力(Ⅲ类服务)包括孵化器、资本参与及金融服务、上市定增与辅导、其他金融服务等。园区智慧平台,则搭载了运营管理(项目管理、OA 办公、招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与公众服务(电子政务、呼叫,、电子商务、数据,等)、配套环境(GIS 系统、智能交通、应急指挥、安全监控、数字城管)等。
制定招商优惠政策。税收政策,原则上不做大幅度优惠,与国内主流产业园一致。人才政策,人才是,的瓶颈,为产业园制定,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土地政策,土地及厂房等固定资产尽量沉淀在地方平台,减轻企业前期负担。土地及厂房前期免费使用,“计价不付费”,后期用利润按市场价补足。创新政策,针对项目的孵化、知识产权等领域制定创新政策。
“神木范例”成新模式落地样本
陕西神木金控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中城联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而推行的“城市发展5.0 模式”的力作。
产业园以资本为杠杆、地方优势资源为依托,联合国内一流金融机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大型施工企业及知名科研院校,,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形成资本带动、人才,、总部驱动的全新产业发展模式。
中城联共享圈联合发起人、中城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无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神木中城联智慧科技产业示范园运营思想:资本带动,产业导入基金、并购基金、产业孵化基金、融资租赁(设备与产品)、流动资金担保、金融其他服务、上市辅导等。龙头,,通过引进具有巨大市场空间、成熟技术、,技术的龙头企业,快速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互补的产业集群。模式革命,采用“拎包入住”的全程产业导入方案,解决企业孵化、成立、运营、壮大(上市)全生命周期相关问题。资本导入,实体经济的命脉在于资本,企业招商的本质是资本招商,全球前沿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主要靠资本驱动,全球的硅谷的诞生也是资本催生的结果。总部导入,总部经济能形成众多资源大规模聚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外溢效应,如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明显的外溢效应。
园区将与诺安基金等知名金融机构组建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医疗产业基金等一系列基金,为城市发展、产业落地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与中建七局等大型施工央企的合作,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厂房建设与设备安装节约了大量时间,为项目快速投产提供了保障。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形成产研融合、校企合作、人才互动、产业孵化的生态发展新局面。园区引进国内外,的成熟技术,并自带订单,全部为总部经济,能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并增加税收。通过引进美国的铝空气燃料电池、日本的钛酸锂电池,法国氢燃料电池等项目,带动神木煤化工下游产品的发展,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通过引进加拿大航空特种车辆、以色列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装备,力争成为中国西北重要的特种装备制造基地。
随着后续项目的入驻,神木金控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税收供应、产业聚集、产业关联、消费带动、就业乘数、资本放大的外溢效应将加倍显现。
记者:刘伟
本文刊于《中国建设报》第7079期,
原标题《中城联:城市发展5.0模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