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好未来海外首席顾问陈丁鸿出席GES未来教育大会 创新高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2017-12-04 16:12:13    来源:中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11月29日GES未来教育大会“创新型教育圆桌”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刘哲明(JamesLandy)、G30 Project,顾问Jules Coleman、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科学院院长李玫以及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公司亚太区咨询委员会主席Sanjiv Misra、好未来海外,顾问陈丁鸿共聚一堂,就“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对创新教育和学习的理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等热点教育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image.png

(好未来海外,顾问陈丁鸿在论坛上发表精彩讲话)

“我们应该提升和优化高等教育,让学生获得更多技能,成为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人才。”好未来海外,顾问陈丁鸿表示,“政府决策和行业支持,将帮助塑造高等教育的整体生态环境。近期,我们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展开合作,将在未来共同进行学术研究,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

论坛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刘哲明表示,高等教育应该提供更加开放的环境,让更多学生可以交流共享。“大学不仅仅要传授知识点,还应该通过在线教育等创新方式,让孩子进行互动式学习,实现个性化教育。”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公司亚太区咨询委员会主席Sanjiv Misra也指出,高校包容性的学习环境,将让学生获得更多非结构化的信息和知识。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科学院院长李玫也表示,传道、授业只是高等教育的一小部分,创新性教育将带给学生更加独特的学习体验。

image.png

(从左,右:好未来海外,顾问陈丁鸿、G30 Project,顾问Jules Coleman、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科学院院长李玫、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刘哲明、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亚太咨询委员会主席SanjivMisr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G30 Project,顾问Jules Coleman表示,“现在的高等教育,应该从较为集中的管理方式过渡到集成聚合的方式,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技能,用教育创新推动孩子个性化学习。”

以下为“创新型教育圆桌”现场实录:

背景:GES未来教育大会

时间:11:00-11:50

主题: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趋势

嘉宾:

Jules Coleman, G30 Project,顾问

李玫,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科学院院长

刘哲明(James Landay),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SanjivMisra,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亚太咨询委员会主席

主持嘉宾:陈丁鸿好未来海外,顾问

主持人:

各位嘉宾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主持这场圆桌论坛。在讨论开始之前,首先我想邀请一位特邀嘉宾介绍一下自己。

SanjivMisra:

大家早上好,我叫Sanjiv Misra,我之前在投行做了21年,在纽约、亚洲(香港、新加坡)都工作过,在过去的10年里,我一直在做投资。我在印尼做资产组合管理,在新加坡一所大学任校董会成员,并且教授管理学,我们主要是做一些教学、科研等。新加坡的这所大学是亚洲,年轻的大学之一,它非常注重管理学这门学科。

刘哲明(James A. Landay):

我叫刘哲明,是一名计算机科学教授,我目前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人工智能。我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在于如何把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这一领域,很多国家都在对这一领域进行思考,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值得我们思考。

李玫:

我目前在上海科技大学任教,之前做了很多年的律师,并在华尔街任职多年,曾在高盛的法务部工作。作为一名企业家,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投身于高等教育。之前我在纽约大学任教,4年前,我来到上海科技大学做创业创新相关的课程设计。我设计了很多与IT相关的课程,这些都是围绕着创业和创新的。同时我也做一些科研工作,比如把中美的教育系统进行比较的这种研究。

Jules Coleman:

大家好,我在高等教育这一领域工作了40多年,我在耶鲁大学做了30年的教授,也在哈佛大学教政治和博弈论。目前我担任纽约大学的副教务长一职,主要是做课程设计、课程规划。我也投身于全球教育,并且做了一个全球教育的认证项目,我在全球参与了很多有关教育相关领域的工作和项目,也参与了一些大学的创建工作,目前是在 G30工作。

主持人陈丁鸿:

我是好未来海外业务的咨询顾问,我在教育行业已经工作了20多年,现在住在硅谷,但是我经常往返与中美两国。

今天我们这一环节讨论的话题主要是高等教育与创新,目前如果我们不谈创新,似乎很难讲高等教育。我们也一直在讲变化、变革、创新、改良。事实上在高等教育我们做了很多创新的工作。因此,今天我不想把这个问题讨论的过于广泛,希望紧缩一点范围。通过大学的变化、变革,怎样使我们的孩子、学生准备好面对未来的挑战。我想在座的各位在教育领域都有多年的经验,有一些甚,本身就是教学方面的专家,有很多创新的教学方式的经验。

首先,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吗?

Jules Coleman:

我首先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讲到大学创新的话题,实际上从教学领域我们看到的创新是比较狭窄和局限的。有一些因素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在教学领域的创新,因此我希望和大家谈一下这些限制因素,这样可以使得高等教育在未来的教学创新中更加的顺利、没有阻碍。

这些限制因素有一些非常明显,其中第一个,明显的限制因素就是大学的发展。这个因素带来的首要的问题就是不健康的成长,它和其他的教育不一样。大学通常有一个教务委员会,或者校方、领导,来确定它的教学方式,即大学的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化的。

第二个限制因素就是之前的大学教育对年龄是有所限制(65岁)的。对于大学教授职称的评定也有所限制,年轻的教师虽然在职称上没有达到标准,但是他们有更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第三个限制因素在于,很多人在成为教师之前可能非常注重教学方面的技能(讲课、教授辅导),但是需要通过几年的教学上的经验,他们才知道如何把专业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目前,这种沟通方式正在经历改变。现在我们看到大学教育正在经历一种变革,而那些更快拥抱变革的人,常常是那些教龄比较小或者从教时间比较短的教师。

我们需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第一,大学教师的年龄构成发生了变化(年轻化)。

第二,很多影响大学创新的因素可能在大学之上(校友)或者在大学之下。

大学之上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校友,在人的一生当中,一个人在25岁前所学到的大部分的知识很有可能为他终生所用。在他们大学毕业之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需要接受再培训。

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常常想要学习一项新的技能。因此大学也非常希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为校友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因为校友常常对大学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宁愿回到他们的母校接受终身教育或者再教育。但是,有很多他们想要继续学习的学科,并没有在大学开设,他们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会改变大学的教学环境,即使是那些,保守的教职员工,也无法拒绝这样的变化。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创新机制的机会,比如说在线教育。

第二,来自下面的压力,也就是中小学的变化。现在美国中小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也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使得大学越来越难满足一年级学生的要求。有的时候大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满足这些刚刚从中学毕业的学生对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所以我们想要提高教育创新以及大学教学效果的这个想法非常棒。

主持人:

非常感谢,接下来有个问题我想问刘哲明:您所处的地方是创新的,,所以您对创新性的教育和学习有什么样的理解?

刘哲明:

我们确实有很多在线教育的案例包含了很多创新性的理念,但是我们并没有实际的结论和证据证明,这些教育确实会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提升。在线教育平台就是要把课程给记录下来,孩子们不需要到教室,仅仅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学习。所以,很多这样的项目和课程都是基于项目和技能的,也就是说,孩子们可以进行创新型、互动型的学习。

如果大家觉得大学只是讲课或者演讲的场所的话,那就错了。现在的大学是非常注重互动的,并且也在尝试遵循创新型的教育方式。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考虑:大学难道只是传授知识的吗?但是其实它更多的还包括个性化的教育,所以大家在在线教育上学到的东西,实际上是整个大学教育的其中一个缩影而已。比如说在大学,有孩子们甚,晚上一起结伴去中国城吃夜宵,在集中的洗衣房去洗衣服,这些都是学习的机会和方式。

李玫:

我在中美都拥有教学的经验,我非常赞成刘哲明的想法,我们需要退一步考虑教育本身。因为很多中国人觉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是有文化的,我们现在也会在有文化的人找工作这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关注每个人在职业上和学业上的发展。很多孩子在18岁的时候进到大学,花4-5年的时间完成学业,到20-23岁毕业。所以在大学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每个人从大学入学,一直到整个大学生涯结束的过程。

另外,也需要一些在线的活动支持大学生的教育,但是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可以培育的辩证性思维。尤其是孩子们在离开家园进入到大学学习,他们变成了成人。因此,这些大约1500多所的高校,实际上承担了培养有自我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公民的责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去传承知识、理论,所以知识和传道、授业只是整个大学教育的一小部分,而且我们之前提到,可以在室外进行创新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可以在户外参加一些沙龙活动等等。实际上,与同行或者学员相互学习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并且是大学教育可以提供的非常,的教学体验。

主持人:

我也想强调一点,我们不仅仅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还有创新性的学习技能、学习方式。我想要给大家再提的就是,人们经常抱怨在孩子毕业之后并没有准备好要进入职场。所以他们的准备并不充分,我觉得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们为工作做好准备,而且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在这方面我想问一下Sanjiv Misra您对这方面的见解。

Sanjiv Misra:

我说一些来自非学术界的洞察和观点:大部分人过于关注高等教育为工作带来的准备。实际上,我们过度地关注了工作带来的薪资水平,而忘了提出对学术的追求。

现在很多的知识通过键盘或者鼠标一点击就可以获得,但是问题在于知识如何才能应用到未来和实践当中,我们更需要关注如何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和生活能力。尤其在大学的生涯当中,学生是可以有一定的模糊度,即有一些学生不善于解答某些问题,但是如果他们可以更好的认清未来,并且擅长获得非结构化的信息和知识,我们也可以鼓励包容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跟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共享。

主持人:

我觉得我们应该在高等教育、大学教育系统上进行提升和优化,我有两个观点。

第一,虽然高等教育是帮助孩子尽可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和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大学可以帮助孩子们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我们更应该塑造一个整体生态环境来为孩子的成长铺路。

第二,,近我们在跟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部门开展合作,这样的项目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们不仅仅能够让学术界把学术方面的研究用到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让各个行业把他们一些项目和活动提供给学生来体验。也就是说在他们毕业之前,学生已经对现实的商业环境较为熟悉了。

所以,我想问一下刘教授,你们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

刘哲明:

不是说斯坦福大学在这方面做的,好,但实际上我们会让毕业生们充分的参与到项目的进展当中。比如今年夏天有16个本科生以及很多研究生跟我们一起做项目,这也是一种工作方面的体验。

另外,像麻省理工大学他们也做了很多的项目,但他们更多的是研究生的参与。而在斯坦福大学,我们也尽量让一些低收入的学生以及本科毕业生积极参与到研究项目中。另外我们还有一些smart children的项目,也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环境之外去参与项目,去学习更多具有实际性的技能。

主持人:

您其实是非常了解中国的情况的,在您眼中,您认为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李玫:

在中国,有许多创新性的课程,我们跟很多企业都开展了合作,比如微软、汉高、海尔这样的一些公司,包括中国在美国的一些公司,都跟我们以及其他的教职员工通力合作过,我们也分析了这些企业在中国所面临的特定的案例以及挑战,我们有15-25个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案例分析课程。

在学期开始,我们让他们在教职员工的指导下为这些公司的问题量身定制一个解决方案。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所在,我们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这样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需要技能教授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应用的教职员工,也就是说教职员工要有商业经验,并且能够教孩子们团队合作和基本的汇报技巧,还要有理论知识,这些是课程内模拟职场和课程外的实践体验。

Jules Coleman:

实际上教职员工做了很多贡献,在美国,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挑战(大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商业上的问题),比如不同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课题。这样的课题辅导师,一般学院派,但是并没有通过大学其他的审批流程,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孩子和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与纽约科技大学的课程。

学生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以公司代表的形式,从公司的角度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很好的方式,既不局限于自己的思路和资源,又能够和全球的学生交流。

知识能够推进大学课程架构的发展,但是不知道这种课程的可持续性如何,因为教职员工有自己的工作,而且他们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服务费用也是不确定的。原因在于,愿意做这个事情的人大部分都是研究生背景,他们都希望能够获得实践中的经验。从大学的教授和教职员工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提高科学领域的学生数量,所以他们有自己的驱动力。

SanjivMisra:

我还有另外一个关注的,,大学和行业的联合合作实际上非常有效,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大学对孩子的教育和企业的期待有一定脱节。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样让教师以及孩子们了解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主持人:

我觉得从大学、高等教育等方面可以做很多提升,但是大家也听到一些反馈和建议,我的问题是各位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建议?

Jules Coleman:

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其中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高等教育其实是集思广益的,不同的角度、智慧和好的技能都是可以被结合的,比如说Amazon,它就可以把他们在购物平台上的经验运用到教育领域当中。大学实际上把好的知识、教学理念绑定在了一起,也就是说,让孩子们从18-23岁减负的过程当中学到东西,并且让学员之间有更多的社交、互动。

与此同时,他们可以在生涯当中遇到自己的对象,并且能够更好的享受大学的知识。

在大学教育中,缺乏透明性仍然是一个问题。当人们试图颠覆这种旧有教育秩序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国大约有4000所四年制的大学或者学院。其中25%的大学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也是因为这种不透明性。因此,大学遇到的挑战之一就是我们如何能从过于集中的管理方式过渡到集成聚合式的方式。

之前是已有的教育秩序,但是现在Coursera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被认为是一个内容的聚合器。像Coursera这种免费提供内容的教学平台,对于大学而言可能是颠覆性的存在。

但是,,重要的不是这一点,,重要的很多人上大学是为了拿到文凭、学位。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含金量的,因为他们可以用大学文凭求职找工作。

如果他们认为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还不够的话,可能还会去读硕士,如果读硕士还不够的话,还会继续往上读。

如果想颠覆现有的高校教育体系,彻底改变这种花钱买文凭的心态,我们会发现,人们会更加注重学习技能,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这样大学并不仅仅是发文凭的教育机构,而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场所。

大部分的大学都会通过小班化、分组教学、在线学习、分组讨论、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更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技能。

主持人:

因为现在时间比较有限,请简短一点说。

李玫:

我从两个维度讲:

第一点,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大学,在中国我们的基础(起点)不同,因此我们现在还无法大规模的扩大私立大学的数量。

第二点,我在中国曾经教授过两三千名学生,我发现他们需要在情感上实现更好的健康和平衡。同时他们需要发展认知学习的能力,在这两方面他们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主持人: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讨论主题,你们来自于全球不同的国家,我想GES的优势之一就在于我们能把全球教育领域的,者汇聚一堂,彼此分享、交流、讨论,找出教育面向未来,佳的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孩子跨入未来做出更好的准备,让他们在未来飞得更高。

我们的圆桌讨论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