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冲击已无需赘述,随着亚马逊等热带雨林频繁被烧毁,其气候调节的关键作用已经日趋式微。3月4日,99名科学家经过长达30年的研究得出重要结论:气候变化正在通过缩小亚马逊河非洲的热带雨林大大削弱了地球自我调节、过滤温室气体的能力。换句话说,地球自然的保护伞——碳汇,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该研究发表于《Nature》上。
什么是碳汇?即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从1992年开始相继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岛路线图》等,规定了发达国家必须采取减限排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承担减缓气候变暖的责任,强调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京都议定书》与清洁发展机制,还规定了三种履约机制:联合履约、排放贸易、清洁发展机制。
硕恒发科技集团告诉记者,中国已经开发了一系列VCS(核证碳标准)碳汇项目,都成功进行了交易。如内蒙古绰尔林业碳汇项目,开发16万亩,成功获得了注册和签发,第一期38万吨,第二期34万吨,成为,个成功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实现了生态价值。
福建永案林业碳汇项目第一期以及后期都实现了成功交易。昆明VCS碳汇项目第一期22.8万吨已经全部交易交割。“目前,在西双版纳也成功实施了碳汇交易项目,内蒙古200万亩项目正在开发……这些项目有利于把林区的资源变成生态资源,实现生态的价值。”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和BCER(北京林业碳汇抵消机制)累计成交80多笔,成交量80多万吨,成交均价约15元/吨,单价高于其余CCER产品。“这是我们开发的全国,CCER林业碳汇交易项目,使方法学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为我们国家开发林业碳汇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案例。”李金良说。
目前,全球总共有220个农林项目获得注册,占VCS注册量的12%,中国已经有32个项目,有森林管理项目和造林项目。
TNC(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首席科学家张小全介绍说,湿地占陆地面积的4%-6%,达500万平方公里,碳储量占12%-24%,碳汇效率很高。2015年-2019年,国内,开发的蓝碳碳汇项目——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种植了380公顷红树林。
2019年,TNC对项目地块产生的碳储量的增量进行了调查,首笔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为5880吨。“这笔减排量是今年全国海洋日在青岛完成项目交易的,买家是阿拉善北京企业家基金会。”张小全说。
硕恒发集团旗下20万亩森林林权,森林位于广东韶关乳源县游溪镇大廖坑,属于用材林,43年目前剩下30多年。集团紧跟国家发展方针,积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双碳”目标将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尤其是初级制造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并将大大增加绿色发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巩固我国在此领域的优势地位,在国家的“双碳”战略指导下,加强森林和土地利用,森林减排增汇,自然碳汇管护,通过生态工程增加相应的固碳能力,利用生物技术的碳捕集与碳利用措施,全力打造林业碳汇,加强森林碳汇开发及交易,创造万亿级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