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黄蟹肥,蟹秋之季,是食蟹者的“春天”,而食蟹的过程,又是食蟹老饕们了解蟹知识、熟悉蟹文化的过程。
古代文人视食蟹为一乐,品蟹时更是津津乐道。宋代傅肱《蟹谱》状其奇:“蟹,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容,则曰无肠。”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就是在仕途失意时仍不忘此物,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喟叹,他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指雄蟹;“团”指雌蟹。苏学士以诗换鲜蟹,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作诗纪之,足证食蟹欲望的强烈远胜他人。
从古至今,爱吃螃蟹的人只增不减。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你知道中医与螃蟹的渊源吗?
云太医相关中医专家介绍到,从中医角度来看,螃蟹是一味动物药。清代药学著作《本草新编》对于螃蟹的性味和药效有这样的记载:螃蟹,味咸,气寒,有毒。散血解瘀,益气养筋。
中医认为,蟹肉性寒,味咸,归肝、胃经,具有清热散结、通脉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热通络、强壮筋骨等功效。此外,蟹肉对调理一些痛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跌打损伤、产后腹痛、黄疸、眩晕、健忘、疟疾、漆疮、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软、喉风肿痛等症。但脾胃虚寒者,过敏体质者,以及慢性肠炎、疥癣等皮肤病患者,均宜少食或不食。
此外,云太医交给大家一些挑蟹小技巧。挑螃蟹有“四看”:一看蟹壳,黑绿色带亮光的肉较多,发黑发黄不选;二看肚脐,肚脐凸出来的,一般都膏肥脂满,肚子颜色越白品质越佳,颜色发黑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三看蟹足,蟹足上绒毛丛生为佳,选蟹腿摸起来坚硬饱满的;四看活力,将螃蟹翻转过来,腹部朝天,能迅速用蟹足弹转翻回的,活力强。
值得注意的是,螃蟹性寒不宜过多食用,可多饮姜茶祛除寒性。因为生姜性温热,与性寒蟹肉相补,等吃完螃蟹将姜糖水趁热喝下,发汗后体内的寒气便会消散,肠胃也会觉得格外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