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大小小的城乡农批市场逐步建立,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农民“卖菜难”和城市居民“买菜难”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并逐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的农副产品流通模式。随着农批市场的不断发展,对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步入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保证农批市场的健康运行与持续建设,将有效促进农副产品流通、推动农副产品供应、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
但是,城市化水平在提高,老旧农批市场问题逐渐暴露,交通、排污、垃圾处理等硬件设施落后,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经营管理条例,整体呈现出“脏、乱、差、散”特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农批市场升级改造迫在眉睫。以绵阳西部冷都为例的现代新型农批市场,是绵阳市的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商贸平台,正在开启绵阳智慧农贸新时代,颠覆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和粗放式经营现状。
绵阳西部冷都是绵阳市,招商引资项目,占地408亩,总规划面积48万平米,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对农产品实行温控供应链管理,建设成为以冻品、水产、海产、特色农副产品集保鲜、储藏、交易等线上线下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商贸之都。自投运以来,持续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传统农批市场提档升级,力求将事关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落到实处。
绵阳西部冷都鸟瞰效果图
强硬件,优化市场环境
农批市场的硬件水平是农批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良好的硬件水平一方面可以为商户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在市场招商中占据充足竞争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硬件水平也有利于市场管理方的运营管理,向外界展示市场的良好形象。绵阳西部冷都完善市场功能分区,按果蔬、肉、蛋、禽、水产等产品特性分区分类经营,促进人车分流,优化市场环境和秩序;完善仓储设施、垃圾处理设施、排水设施、通风设施、货物运输设施、市场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硬件建设水平;完善食安监测、信息查询、追溯集成称等智慧设备,保证市场信息公开透明,维护利益攸关方合法权益。
引智慧,提升运作效率
利用智慧系统可以将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以提高市场的运营管理效率。绵阳西部冷都加快建设大数据移动终端系统,引入智慧管理系统,包括交易管理、门岗管理、仓储管理、冷链管理、物流管理、数据采集管理等,将产销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生产、加工、交易、运输等环节的信息数据整合起来,构建起基于农批市场经营管理+供应链采购+电子支付+物流配送+仓储冷链+食品安全溯源等体系的智慧化农批市场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把控市场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市场的运作效率。与此同时,绵阳西部冷都加强对市场管理人员及经营商户的管理培训,全面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素质,保证工作人员能轻松应对市场的任何突发状况。
绵阳西部冷都市场交易实拍图
保安全,加强食品检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农批市场的重中之重,农批市场作为食品交易的中间环节,必须增加对食品检测工作的力度。绵阳西部冷都自疫情爆发后,为进一步加强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建设了3500平米涪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凡进入区域内储存、加工、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先运抵集中监管仓进行全面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确保每批产品应检尽检、应消尽消,查验完善的产品信息再录入“川冷链”平台,实现检测全覆盖、包装全消毒、商品全追溯、人员全管理。绵阳西部冷都利用智能化信息数据库对产品入场、交易和离场三个环节实施市场安全监管工作,实现食品安全溯源追踪,完善食品安全问责制度。
绵阳西部冷都涪城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