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打通了制约各行业发展的时空瓶颈,让财富汇聚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农贸业来说,信息传播的加快减少了农产品损耗率,也让从田间到舌尖的食品安全更为可控,这也成为了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冷链商贸及物流业的重要原因。传统农产品销售模式一直存在交易环节长、流通周转次数多和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导致了消费市场出现了“卖难买贵”的现象,加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地区的农产品再次陷入滞销的困境,此时互联网强大的流通再造能力,无疑是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好的销售渠道,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性,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各种各样新鲜的、优质的水果和蔬菜。
绵阳人都已熟知,绵阳西部冷都位于绵阳市龙门镇,是集冷链商贸、冷链物流、配送、批量交易、电子商务、检验检疫、价格指数发布为一体的农副产品全产业链商贸平台。项目占地408亩,总规划面积48万平米,规划有冷链交易中心、冷链物流中心、检验检疫中心、商务会展、政务办公中心五大中心,可满足超过3000家商户经营,年交易量超过200万吨,年交易额逾100亿元;满足成德绵广等数十个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需求;满足川内外数千万人放心食品需求。绵阳西部冷都作为绵阳的“超级项目”,将彻底改变整个川西北的农贸业布局,助推整个区域的农贸物流升级迭代。
绵阳西部冷都鸟瞰效果图
绵阳西部冷都为更好地升级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业态和交易模式,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以更丰富多样、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实现产销高效对接,正积极构建安全规范的智慧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破解农产品流通困境。
完善智慧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长期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近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进入爬坡升级阶段,但总体上大部分农产品市场还落后于农产品流通需求,缺乏总体性的规划布局,设施设备普遍落后,服务功能不完善,还没有形成高水平、全方位、大流通的市场体系。
绵阳西部冷都持续加强农产品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电子信息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建设,逐步形成高覆盖、权威性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再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各地区分散、小型的农户、农场和市场联结起来,开展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让农户、商户及消费者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实时生产数据、市场需求、运输情况、仓储数据、配送数据等,并合理调整和布局,为实现农产品高效流通奠定基础。
绵阳西部冷都交易现场实景图
全面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
目前,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平台已基本采用电子化结算方式,拍卖、期货、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在逐步兴起,但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依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迅猛发展的智能化流通需求仍不匹配,这也成为了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瓶颈。
绵阳西部冷都的分集包装、加工整理、检验检测、冷藏保鲜、物流配送等设施和功能正好推动了智慧农批市场的转型升级,再结合区域市场发展实际,与商超和农产品基地建立合作,通过数据智能化规划项目,精准选点,调控物资流动,以此提升市民对农产品的消费体验,节约流通成本。未来绵阳西部冷都还将健全智慧农产品批发市场营销网络和打造农产品流通枢纽,真正建立起智慧农产品流通主体优势突出、新型流通模式协调发展的多层次流通格局。
加强智慧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
农产品通常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等特性,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顺畅流通,离不开成熟的物流体系支撑。我国农产品运输一般采用公路,运输过程环节多而繁琐,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输时间长、产品损耗大。加强智慧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降低农产品运输过程损耗与流通成本是一个趋势。
绵阳西部冷都一直都在加强智慧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建设,线下建立同城配送体系,实现点对点专线运输,门对门配送服务,致力实现“2小时极鲜到家”,对绵阳城区以外其他地区采取企业自营加业主合作的模式,所有物流车随时待命,保证将客户的货物准时送达。绵阳西部冷不仅要求配送人员要准时送达货物,还要求配送人员在保证货品安全的同时提升效率,在物流车选择上保证冷链全程-18摄氏度,实时监控温度GPS数据,专业的配送团队和完整的配送流程,再加上反复优化的线路和方向,实现了最佳时间配送。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幅提升了项目的辐射半径,极简化装卸、转运流程,着力发挥出“产销地互补、区域反季销售、服务体系化”的核心竞争优势,将以绵阳为主产地的川西北农产品迅速卖向全国,同时把八方资源汇集到绵阳,形成良性循环。
绵阳西部冷都配送管理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