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独家新闻>正文

徐锦燕谈古琴:古琴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哲学

时间:2019-05-27 17:12:58    来源:中国焦点资讯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徐锦燕老师有的时候不太建议孩子过早学习古琴。孩子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可以多听多看。除非天生特别喜欢古琴的孩子,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多见。

  徐锦燕老师说,据她观察,很多人喜欢古琴都是在成年之后,有了一些生活阅历之后,才对古琴的音韵有了更多共鸣。所以我认为,古琴在你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后再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古琴的弹奏并不是单纯地学习乐曲乐理,而是在练习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的内心,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而这些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对人生及世界的思考之上。

  老子说:“大音希声”。古琴正是这样一种可以,体现大音希声的乐器。

  徐锦燕认为,正声应“简静”,静才会有空灵渺远的空间感,才能有与万物合一的心灵体验。

  古琴不仅仅是件乐器;古琴的音乐也不仅仅是琴曲本身。古琴是文化的代表,琴乐是心灵的结晶。它陶冶人的情操、寄托人的情思。它强调观照内心,重视精神的升华并在心中开辟一方净土。它沟通社会而亲近自然,既富进取忠贞而又坦荡超逸。

  古琴是古代士大夫阶级的文玩,被称为哲学的音乐、音乐的哲学。特殊的身份,使得古琴音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几乎是完全独立于中国乐器之外而存在的。

  古琴音乐中体现的是高雅的胸襟、学识与修养,也是历代文人们的思想学识与人格情操的体现方式,所以才会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和雅、清淡是古琴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弦外之音则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与白居易“惬心潜有情”就是这个道理。

  古琴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上古圣贤留给我们的传世之器,是世界音乐和史文化史的一个奇迹。“首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徐锦燕既推崇儒家的中和之美、平稳节制、含蓄淡雅,也欣赏道家所倡导的自然、清静、无为、柔弱、和谐。在她看来,文人逸士以琴会友,觅知音,不竞不求,不炫技,不卖弄,远离名利纷扰,清修自娱,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