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干净,绿树成荫,气候宜人,物美价廉……这不是世外桃源,是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金三角是神秘与危险的代名词。这个缅、老、泰三国交界之地,曾是世界,的毒品生产基地,有严重的贫困、罪恶等社会问题。如今,老挝和泰国、缅甸相继放弃种植罂粟,寻求新的发展模式。老挝政府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尝试建立特区,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本国经济。
目前,老挝政府已批准成立了4个经济特区和17个经济专区。其中,金三角经济特区是面积,、投资额,、发展最迅速的样板特区。特区主席赵伟参与了特区的所有建设,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对我而言,(特区)就像是亲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感情。”
从贫困落后到和谐繁华,赵伟将老挝金三角带入了充满生机的“木棉时代”。
专访老挝经济特区主席
《环球人物》赴老挝特派记者 黄滢
《环球人物》:在金三角建立特区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赵伟:2007年,我到泰国旅游,来到金三角,在湄公河对面看到一片火红的风景,非常漂亮,深深地吸引了我。后来导游告诉我那是正在盛开的木棉花。火红的木棉花代表着尊严、财富、勇气和吉祥,而这里的经济发展落后,百姓生活极其贫苦,当时我就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这里的生活现状。
我们希望在此建立东盟经济旅游开发区,是出于一种情怀和使命感。经过两年多发展,我能感受到这里孕育着巨大的商机。2010年,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是老挝,政府实施革新开放政策的一种大胆尝试。特区占地面积1万公顷,首期期限为99年(自2007年4月27日始)。我本人也被任命为首届特区管委会主席。
《环球人物》:您为打造特区做了哪些事情?效果如何?
赵伟:迄今为止,特区管委会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从零起步,招商引资,打造各种基础设施;二是和各级政府沟通,为特区争取,的政策优惠。做这些事情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发展旅游业和打造外来投资平台奠定基础。
经过几年发展,特区常住人口增长10倍,达5000人,绝大部分是从业人口,主要来自老、缅、中、泰。年均游客达60万人次,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主要从泰、中入境。
《环球人物》:百姓生活有哪些改变?
赵伟:第一是经济情况变好了。大家有机会可以到我们这里来看看金三角新村,全部是新盖的二层楼,包括114栋别墅和喷泉广场,居民已经入住了。
第二是拓宽了眼界和思路,让百姓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期盼。毒品之所以在落后的地区存在,缺乏更合适的生存方式是主要原因。有了别的选择,农民不会再从事这样的事情。如今在金三角经济特区,很难再找到罂粟的身影,更不可能有产业化的情况。
真正的黄金三角
《环球人物》:招商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赵伟:,的困难是发展期外界的不理解。金三角过去代表着邪恶、黑暗、贫穷,刚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本人也收到过死亡威胁。但现在,特区已经进入健康发展方向,由“罂粟时代”进入了和谐的“木棉时代”。一旦人们了解到真实的金三角现状,巨大的差异化反而可以让特区利用逆向思维,重塑世人对金三角的认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这里,亲身感受一下新的金三角。
《环球人物》:当地民众改变原始生活方式,难免不适应,这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赵伟:我认为做任何事情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做事业,最重要的就是把基础打好。在特区,我们很重视保护本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同时也逐步减少不符合特区文化规范的现象。比方说,这里的百姓有烧山的习惯,经常把树砍了烧掉。我就带着工作人员去救火。最初的3年,我们种了十几万株树,百姓把树拔出来,我们又种上。这样经过上百次的救火,多次的种树,我们用行动让百姓感觉到我们是爱护森林,爱护他们家园的。当地民众很认可特区的做法,我们也慢慢被接纳,成了他们的一分子。有许多其他地区的老挝百姓到特区休闲、娱乐。在举办活动时,周边村寨积极响应并参与。国家重要领导也经常到特区考察参观。
《环球人物》:如何保障企业在特区的各个项目能够安全落地?
赵伟:在大的安全背景方面,2011年,老-中-缅-泰湄公河四国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起来,共同防范、打击和遏制湄公河流域违法犯罪,为湄公河、金三角区域的安全提供了更坚强的后盾。在特区内部,老挝政府派遣国防军部队、公安干警常驻特区,结合专业的保安公司联合开展多方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说特区内部的安全现在非常可靠,社会环境非常稳定。
“我们已经进入一扇门里面”
《环球人物》:湄公河流域国家是中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构想的重要合作伙伴。您如何看待,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
赵伟: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构想富有前瞻性和强大的号召力。这一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基础、文化互通是支撑。大合作有利于各国家和地区间的大发展,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重新发挥国际市场的调节作用,让人和资源流通配置,再造产业和价值链条。继山水相连、交通相连、贸易互通、区域合作之后,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相通、命运共通。我想这也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核心所在。
《环球人物》:去年老挝发射了老挝一号卫星、开始筹建中老铁路、和中国合作开发“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参与成立“东盟共同体”,等等。这些变化为特区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赵伟:老挝就像一座人口,而资源丰富的高山,封闭了多年,现在缓缓揭开神秘面纱。我们做过测算,现在特区经济总量约为100亿元人民币,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和特区自身的进化,有望在10年内,达到1000亿的总量。我们已经进入到一扇门里面,中国的企业家们,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可以更容易看到这扇门、走进来。
《环球人物》:海外华人在践行“一带一路”构想中该怎样做?
赵伟:我认为“一带一路”构想,海外华人需求。在老挝有10万华人群体,在特区有很多华人企业家,我本身也是做企业出身的。中国富强,我们也有精神安慰。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够利用自身华人优势,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实实在在地践行“一带一路”构想。
采访期间,《环球人物》记者还见到了老挝前驻缅甸及驻柬埔寨大使、现任金三角经济特区副主席詹他维·坡提伞,他非常认可“一带一路”构想和中企在金三角经济特区建设中的作用,欢迎世界各地的投资商尤其是中国企业到特区投资。“我们将依据老挝国会批准的《投资促进法》和特区政令,为更多中国企业保驾护航,努力做到更好。”詹他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