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独家新闻>正文

建设造福人民的优质生态空间

时间:2018-09-12 14:09:53    来源:北国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原中共,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周力

  最近,在学习 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同一些专家学者开展研讨和交流,形成一些心得和体会。这里想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及最近热议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内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两个大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有目共睹。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地区及世界事务的影响力都得到,的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通过近70年的努力与拼搏,不仅牢牢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且已经走进世界舞台的,。对此,我们的朋友真心欢迎,我们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

  与此同时,党,始终清醒地意识到并反复告诫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GDP水平还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之后,中国所处的内外发展环境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改善的地方。全党上下,都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既定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我们绝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必须持之以恒、不间断地向前迈步,才有可能完成14亿中国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时代使命。

  在影响和阻碍我们向前发展的所有问题中,党,对加强国内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给予了特别的重视,并把它提拉到十分前置的位置。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的基础上,又拓展到“五位一体”,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享有基础性、根源性的地位。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意义,强调它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牢牢坚持不动摇的指导方针,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把握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环,开动脑筋,拿出行动,认真贯彻落实。

  总书记自2013年起就此问题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5月,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又再一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目前亟待解决的具有全局性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是:如何使我们现有的土地、水及其生态环境等等,能够跟得上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需要,能够使我们的人口增加与可利用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增加相匹配,即,使我们内生的、刚性的供需矛盾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得到有效的缓解并实现动态的平衡。

  而对土地和水的资源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密切相关的。水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土地离不开水。没有水或者严重缺水的土地,是生产不出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更不适合人的居住。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也是生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家都知道,我国地域辽阔,跨跃高、中、低三个纬度带,由于东西距海的远近、南北纬度的高低相差大,全国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就决定了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具有时空分布不均衡和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的显著特征。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即我国南方4个流域(长江流域、华南诸河、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的水资源总量占居全国总量的81%,耕地面积却只占全国的35.9%;北方4个流域(东北诸河、海滦河流域、淮河和山东半岛、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到全国的58.3%。不仅如此,水量分布不均衡的结果,还导致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西南地区各大水系每年都要承受严峻的防洪压力,而西北地区却可能常年干旱缺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也使国家和各级政府不得不拿出相当的精力和资源去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态“突发”事件。

  因此,面对“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样的大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并着手下大力气解决的,就是如何使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状况从,的不均衡逐步转向相对的均衡。

  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调查组,几年来行程十几万公里实地考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拟定了一个称之为“红旗河”的西部调水的宏伟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将青藏高原东南部丰沛的水资源调往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主要设计路线是:从雅鲁藏布江取水,经过易贡藏布、帕隆藏布到达怒江,于滇藏交界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之后沿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依次经过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和白龙江,一路北上,再穿秦岭,过渭河、黄河,沿河西走廊向西进入新疆,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向西延伸至和田和喀什。另外,调水过渭河之后,还可另开辟三条支线,分别延伸至华北、东北及西北大部地区。

  这样设计出来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将西南诸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诸河全部贯通,并辐射影响淮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兼顾生态、供水、防洪、航运、发电等多重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工程体系,形成至少2000个流量的分洪能力,使之具有全程自流、调蓄充分、辐射广阔的特点,从而成为调节旱涝、造福各流域人民的重要基础设施。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可极大改变我国水资源长期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不匹配且不断加剧的状况,成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切入口。它作为一个优质的生态产品,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现有的社会生产力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致停顿和萎缩,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继续向前快速发展,并为中国未来几十年及至几个世纪的发展壮大营造出广阔的空间和地域。

  一、“红旗河”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生态和经济环境,形成一个新的巨大的动力源。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分集中于东部地区的传统格局,在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同时,带动一系列上下游产业成规模地发展,从而构建起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逐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供更好更新的商品和服务,为国家经济总量可持续增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红旗河”可以产生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大量洁净水源源不断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和生态效益长年累积,可以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效推进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以及土壤荒漠化防治,使干燥少雨、日较差很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得以逐步改善,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三、“红旗河”可以开辟出一个巨大的可以腾挪置换的农业发展空间。大量水资源的进入,将使我国西北地区平添近2亿亩绿色良田,大幅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可以同东部地区实施基本农田置换,让东部国土得以暂时休整和恢复。我国西北将成为发展绿色农业、设施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天地,并可提供1.5亿国民的发展空间,引发近两亿人的经济地理重构。

  四、“红旗河”可以大大加强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民族集聚、文化隔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也是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红旗河”作为水资源统筹协调的现实抓手,在其建设和建成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发挥加强各地区联系、团结各地区各族人民的纽带作用。“红旗河”还可与“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能源通道建设、口岸建设、国际通信枢纽和信息,建设等协调并行开展,共同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五、“红旗河”可以使西北地区真正成为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支点。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制约了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格局目标的实现。“红旗河”建成后,随着优质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科技环境的逐步形成,在全球信息化和物流现代化的支撑下,西北地区必将成为联动中亚、西亚及至欧洲的重要窗口,发展成“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的繁华地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