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金参考
随着南锣鼓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周边门店租金也水涨船高,成为全国同类型商业街中租金最贵的地方。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南锣鼓巷菊儿胡同一家营业面积400平方米的门店租金为每年150万元。
发展沿革
2006年
北京市政府在南锣鼓巷开展了道路改建、院落修缮、景观优化、照明及网络建设等多项改善街区环境和基建工作,并通过置换、调整、更新、招商等方式调整引导商户。
2009年
南锣鼓巷主街的商户数由2006年的76家发展到150多家,并被《时代周刊》评为25处必去的亚洲风情体验地之一。
2010年
南锣鼓巷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商业业态已具规模,各类商铺达到200余家。地铁6号线和8号线鼓楼大街-南锣鼓巷段的开通更让南锣鼓巷成为了连接东西、南北两条地铁线的换乘点,日均游客量达2万人,节假日游客量超10万人次。
亮点&痛点
亮点
历史文化丰厚
南锣鼓巷主街有恢弘一时的万庆当铺遗址、北京内城,点“水准点”及雕刻精致的石鼓、上马石等,两侧16条胡同更是历史文化遗踪、名人故居资源丰富。
基础设施健全
作为闻名全国的特色商业街,南锣鼓巷基础设施健全。主街每隔40米设有1个垃圾桶,街上丰富的大小指示牌方便游客游览。
痛点
商铺同质化
南锣鼓巷的商品和服务虽具备一定特色,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带有南锣区域标志性色彩的业态,尤其是手工艺品、服饰店铺等同质化严重。同时,创意品牌活动,,主题不突出。
体验不佳
作为胡同四合院文化和老北京风土民情的“活化石”,南锣鼓巷内却难见叫卖、书法、京剧等传统民俗文化。设施方面,主街没有一处供游客小憩的长椅、石凳。
业态低端
随着租金飞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使得低端商品在南锣鼓巷大行其道。老商家经营压力日益加大,而许多优质投资者也因高额租金和天价转让费望而却步,导致街区商业业态难以改善。
发展策略
挖掘文化底蕴
首先要积极开发能够展现南锣鼓巷文化的物质载体,设计开发能够凸显南锣历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将文化内涵融入商品。街区还应加快引进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当扩大南锣鼓巷街区,宅院的开放度。
建立房租调控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建立对租房者给予补贴或对出租方及转让方征收税收等调节机制,对街区商铺租赁市场进行有效引导,对一些低端的摊位商户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商业街形象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