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京味小吃街的代表,护国寺街正面临着地方特色小吃的挑战。这里本是以护国寺小吃店为主体,集小吃精品和清真美食为特色的北京胡同新,,但臭豆腐、肉夹馍、螺蛳粉、周黑鸭穿插在护国寺小吃等老字号餐饮品牌、梅兰芳纪念馆等历史古迹中,无法向游客展现北京高品质的新生活方式。
租金参考
护国寺街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起德胜门内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地铁,交通便捷。地铁出口旁经营餐饮类的店铺,租金约为17元/平方米/天,面积较大的店铺租金约为5元/平方米/天。
发展沿革
护国寺街因护国寺而得名。护国寺建于元,初名崇国寺。历史上护国寺街因独具特色的庙会盛极一时。明清时期,护国寺与隆福寺并称北京东西二寺。因庙会之故,护国寺街在明清时期就是老北京,的商业街。
1429年(明宣德四年)
崇国寺更名大隆善寺,街道称为崇国寺街。
1472年(成化八年)
赐名大隆善护国寺,街道称为崇国寺街。
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
蒙古王公贝勒为康熙帝祝寿而修缮此寺,称护国寺,街道称为崇国寺街。
民国时期
街道曾一度称为护国寺大街。
2006年
护国寺大街整修一新,具有北京特色的各种小吃在此落户。
2009年
西城区规划将护国寺街打造为护国寺小吃街,复建护国寺。
2011年10月至今
有着800年历史的护国寺街在经历两年改造后重新开街迎客。
商业分析
知名度★★★☆☆
作为北京特色小吃街,护国寺街不如簋街、鲜鱼口美食街,。但作为集中展示老北京知名小吃和清真特色美食的小吃街, 护国寺街在吸引外地、外国游客的同时,也获得了不少本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客流量★★★☆☆
护国寺街上集中的老字号餐饮企业为居住在附近的本地居民提供了饮食上的便利,这里也成为游客集中体验京味小吃的游玩景点。
业态丰富★★★★☆
护国寺街上不仅包括餐饮业,还包括人民剧场、梅兰芳纪念馆、护国寺宾馆等,业态较丰富。
文化特色★★★★★
护国寺街因护国寺而得名,拥有近800年的历史,街道的建筑采用统一仿古式建筑,凸显了统一的古朴特色。镇街之宝的梅兰芳纪念馆原为清末庆亲,的一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环境整洁★★☆☆☆
护国寺街全长600多米,虽然卫生条件不错,但车辆未被限制进入,街道内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共同“争抢”这条不宽的道路,时常出现拥堵。
体验手记
初入护国寺街,消费者通过街道入口的知名连锁面包店和烤串店就能得知这一特色商业街的主题——餐饮。客流量,的西侧路口紧邻新街口南大街,不见护国寺小吃等北京老字号餐饮企业的踪影,却被巫山烤鱼、臭豆腐和刀削面占据,道路内众多的各省市小吃、特产店、十元店、小卖部不符合商业街定位,不时擦身而过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也让消费者体验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道路两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老字号企业内熟悉的京腔京韵、人民剧院和道路东侧尽头拥有悠久历史的梅兰芳纪念馆都能让消费者体味老北京的魅力。
专家点评
用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提高情调
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
用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提高情调
特色商业街目前已有根本变化,过去比较常见的建材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现在已逐渐变为生活方式一条街。消费者来特色商业街体验现代都市,所以并不是以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小吃为主就是好的。
护国寺街面向的核心人群应该是本地消费者,他们来护国寺街体验休闲的环境和氛围,消费主体要有多元选择,而不能只集中于小吃。任何一条街道如果以单一的口味风格为特色支撑力不足,所以护国寺街的定位应该向本地消费者为核心进行调整。
本地消费者的特色消费体验是生活休闲体验,护国寺街的,应该向轻餐饮类的休闲项目转移。同时,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有一定品质、品位、情调、格调的餐厅,用好的环境氛围、装修及装饰灯让消费者感受真正的北京文化。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实习记者 王玮